一种复合生物抑藻剂的抑藻效应及其环境毒性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defend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加重的污染物排放使得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华频繁爆发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使我国的水质性缺水现象日渐加剧。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形成水华的蓝藻优势种群之一,具有极强的生态学竞争优势,至今其迅速繁殖依然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且其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危害大,所以探索发现一种高效的,稳定的,经济的,生态风险小的抑藻方法是治理的突破点,而生物抑藻剂的开发无疑成为当前的热点。本研究选取校园常见的高等陆生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叶作为研究材料,探讨经过不同方式处理的银杏叶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应,并通过一系列的优化与对比实验,最终筛选到一种高效、稳定、生态安全性好的复合生物抑藻剂。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不同方式处理的银杏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干粉(未发酵)水浸提液有较好的抑藻效果,而银杏叶干粉(发酵后)的水浸提液具有比未发酵的水浸提液更好的抑藻效果,但是用水浸提两者用量都相对较高,而且水浸提液不易保存,改用乳酸浸提发酵后的银杏叶干粉,不仅微量就能达到很好的抑藻效果而且乳酸本身也有防腐功效,可以较长时间保存。⑵发酵后银杏叶干粉乳酸浸提液部分抑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浸提液作用于铜绿微囊藻,可使藻细胞外液中电导率(EC)升高,可溶性蛋白(OD280)和可溶性核酸(OD260)含量增加,氧自由基(O2-.)产生量增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累积增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铜绿微囊藻细胞超微结构破坏明显:细胞内部结构混乱,出现伪空泡,细胞不完整。⑶发酵后银杏叶干粉乳酸浸提液的相关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达到高效抑藻的同时其生态安全性较好(对斑马鱼24、48、72h急性毒性均为LC50>100mg/L,属于低毒)。对胞内外总的微囊藻毒素含量影响则与同期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革兰氏阳性菌的表面蛋白有助于病原菌吸附在宿主组织上,侵入宿主细胞,并躲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在病原菌感染宿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表面蛋白主要通过一种叫分选酶的转肽酶的
离子液体以其独特的电化学性质,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的关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由于制造工艺简单、成本相对低,被视为传统太阳能电池的理想替代品
不同噪音区的雄性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其基础频率和环境噪音成正相关,即噪音越大,基础频率越高。野外观察中也发现距离200米不存在迁移障碍的同一溪流中较强噪音环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