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致力于研究各种各样的皮肤替代物,为皮肤全层缺损的修复尤其是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的治疗带来了希望。由于单纯表皮细胞膜片移植存在移植物菲薄易碎,操作困难,耗时长,从取材到临床应用需要3-4周时间,因缺乏真皮组织,创面愈合后疤痕增生严重,抗感染功能差,弹性欠佳,柔软度不足,不耐磨等缺点,因此一种理想的皮肤替代物必需要有真皮结构的参与。本课题中,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交联剂——原花青素(PA),以期提高胶原蛋白海绵的各方面性能。我们首先研究了PA交联胶原海绵膜的交联工艺。包括原花青素的浓度,溶液的pH值,交联介质和原花青素的聚合程度等对交联效果的影响。我们分别配置了0%,0.1%,0.2%,0.5%,1.0%和2.0%PA的PBS(pH7.4)交联溶液,体外酶降解证实0.5%的PA的PBS(pH7.4)交联溶液的交联效果最好;我们分别配置了0.05mol/L的2—甲基吗啡磺酸(MES)100ml(pH5.0)、PBS缓冲溶液100ml(pH7.4)和0.1mol/L的Na2HPO4的溶液100ml(pH9.0)不同pH值的交联溶液,体外酶降解证实在PBS(pH7.4)缓冲溶液100ml(pH7.4)有最好的交联效果;我们配置了含40%的乙醇的PBS溶液(pH7.4),和PBS水溶液(pH7.4)各100ml,作为交联溶液,体外酶降解证实在含40%的乙醇的PBS溶液(pH7.4)有最好的交联效果;我们使用低聚PA和多聚PA作为交联剂,体外酶降解实验证明低聚PA有更好的交联效果。结果表明,含有浓度为0.5%低聚PA,含40%酒精PBS(pH7.4)溶液有最好的交联效果。我们通过PA与戊二醛(GA)对比实验,研究了PA交联的胶原蛋白海绵的性能。分别配置PA浓度为0.5%的含40%的乙醇的PBS溶液(pH7.4)100ml,浓度为0.625%戊二醛PBS溶液(pH7.4)作为交联剂,将胶原蛋白海绵分别浸入,在室温下,交联48个小时。体外酶降解实验证明,PA交联的胶原蛋白海绵和GA交联的胶原蛋白海绵抗降解效果没有显著差别,说明PA和GA交联效果相当。细胞毒性实验表明:GA的细胞毒性远远大于PA,PA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溶血性实验表明,经过超声清洗和浸泡PA和GA交联的胶原海绵膜都达到溶血百分数低于5%的国家标准。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我们作了胶原海绵膜的动物皮下埋植实验,进一步证明了PA作为交联剂,较GA提高了胶原蛋白海绵的生物性能。本实验中,我们以未交联的胶原蛋白海绵,戊二醛(GA)交联的胶原蛋白海绵,原花青素(PA)交联的胶原蛋白海绵作为材料,以家兔作为实验动物,分别将三种胶原蛋白海绵在兔背部埋植。手术后分别于1周、2周、4周进行组织学观察,制备组织学标本。结果:(1)未经交联处理的胶原蛋白海绵,术后1周,开始降解,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于多孔区域,发生了明显的炎症反应。术后2周,未经交联的胶原蛋白海绵的网孔结构不明显,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呈现分散的红染不规则形状,炎症反应消退。术后4周,对照组未经交联的胶原蛋白海绵已经完全找不到了,网孔结构完全消失,成为均匀的真皮组织,他们已经被完全降解。(2)GA交联的胶原蛋白海绵,胶原蛋白海绵经过彻底的清洗。术后1周,网孔结构明显,表现出了轻微的炎症反应。术后2周,胶原海绵膜也有少量成纤维细胞侵入增长,炎症消失。术后4周,胶原海绵膜结构依然完整,但由于营养不良发生钙化。成纤维细胞数量有所减少,血管数量也较以前有所减少。(3)PA交联的胶原蛋白海绵,术后1周,网孔结构明显,表现出细胞侵入生长。术后2周,胶原蛋白海绵与组织兼容性更好,有新的成纤维细胞侵入增长。术后4周,胶原蛋白海绵开始出现降解,没有发生钙化,有大量成纤维细胞侵入生长,新生血管多。我们的研究证实了,原花青素作为交联剂,能够使胶原蛋白海绵促进细胞生长活动。体外和体内实验证实PA改性的胶原没有细胞毒性,并且能够抑止胶原酶的降解作用。PA能够提高胶原蛋白海绵的交联度,交联度可以通过改变PA的浓度和反应条件——pH、温度、PA的形态(单体,寡聚体和多聚体)来控制。考虑到这些因素,材料的降解速率可以加以控制,从而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到此可以初步认为,葡萄籽提取物PA是一种效率很高,没有毒性的物质,可以用来调控胶原蛋白海绵的吸收降解。PA改性的胶原蛋白海绵的生物稳定性得到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