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都县地处湟水谷地及其两侧山地,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貌以河谷沟谷地和中、低山丘陵为主,湟水河由西向东流经境中。乐都县作为青海省退耕还林(草)的十六个重点示范县之一,其根本目的是控制水土流失,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追求长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退耕区社会福利水平,达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乐都县2000年-2010年10年以来退耕还林(草)的情况分析,就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分析研究,并选取马厂乡等几个村作为典型样本进行研究,以期得到更加直观的结论。研究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在经济效益方面不仅带动了乐都县经济的较快速发展,而且还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农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在生态效益方面,工程的实施,加快了乐都县国土绿化进程,退耕区林草植被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提高,水土流失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在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防治土地荒漠化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在劳动力转移,群众观念变化、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及政府形象的提升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是一个全民参与,涉及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仍存在着一些诸如有关配套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户经营手段粗放,农产品优质率低等值得关注和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加投入,推广实用新技术、延长青海省退耕还林补助年限等建议。实现乐都退耕土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