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P2P网贷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小额借贷相结合而创新出的新型金融模式。其突破了传统金融体系的行业壁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和个人在传统金融中融资难的问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加大众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投资人和对资金有所需求的借款人通过P2P网贷平台进行直接交易,降低了借款人的融资成本,使得更多的小微企业及个人可以被纳入到我国的金融体系之中并享受着金融服务。P2P网贷为广大融资者提供了全新的融资渠道,打开了中小微企业在传统金融中被排斥在外的局面,也使得企业资金运用更加灵活。与此同时,P2P网贷也能更好利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增加了投资人的投资选择,投资方向不只是局限于证券、基金等理财产品,网络借贷同样也可以带给资金拥有者以丰厚的回报。然而在P2P网贷惠普性的表面下,也存在着传统金融中所存在的歧视现象,例如熟悉网络交易流程的网店卖家以及有明确稳定工作的人群相比于农民以及无业者获取借款更加容易、年轻人相比于年长者则更难获得借款以及女性借款者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并获得所需资金;不同身份特征的人群的融资成本也是不同的,农民以及无固定收入人群的融资成本负担较重;网贷平台的局限性有自我强化的属性,融资成功的经历会使得老借款人进一步增加获得借款的概率,而对于新借款人,由于其本身经验经历较少,则其融资成功经历也相对较少,在网贷平台上获取借款的难度增大。由此可见,P2P网贷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友好,普惠的背后仍然存在着局限性。互联网金融应与政策性金融相结合,从而使得我国的金融体系能够惠及到更广泛的人群。本文第一章通过对相关文献阅读和整理,对现如今P2P网贷的研究状况进行了阐述,发现前人对于P2P网贷的研究多偏重于其所带来的普惠性方面。第二章通过对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以及金融排斥等相关理论的梳理,从而分析出P2P网贷问题存在的相关影响因素。第三章基于P2P网贷近年发展的相关数据分析出我国P2P网贷的发展现状并且通过与传统金融的比较来阐述其普惠性特征。第四章是实证分析,基于所收集到的拍拍贷真实交易数据,选取了11个变量来对P2P网贷的歧视问题进行研究,分别是身份、年龄、性别、借入信用、历史成功次数、信息认证评分、资料认证评分、借款金额、借款利率、借款期限以及时间价值。本文选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问题进行研究。第五章是在前文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P2P网贷行业以及国家宏观政策调控提出了一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