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杠杆率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其附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给债转股赋予了市场化的新内涵。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两轮债转股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五种市场化债转股运作模式的利弊和使用情况。随后运用案例分析法,以A公司为例,介绍其实施债转股的背景,探究企业的债务成因,从A公司和其母公司B公司两个角度研究债转股的必要性,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以及A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债转股的可行性。紧接着,本文对债转股方案设计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分析。为了探究债转股的实施对利益相关方的影响,本文分别对比A公司,其母公司B公司和新股东C公司2016年和2017年的财务数据,主要分析债转股对企业的财务影响。通过研究发现:(1)基金模式由于融资便利,风险分级成为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操作模式。这种模式适合日常经营良好、暂时遇到困难的优质企业。(2)A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是:重资产运营模式,产业周期与偿债周期不匹配,煤炭行业强周期与产能过剩。(3)A公司需要实施债转股的原因,一是要帮助企业降低财务负担,二是帮助母公司B公司化解债务危机。(4)A公司自身的情况完全符合政府的要求,是被鼓励进行债转股的对象企业。(5)债转股实施后,A公司、B公司、C公司三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都有显著地降低,超过了方案实施前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