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链置换聚合反应和超分支滚环扩增技术的超灵敏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DNA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a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检测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基因突变以及病原体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日益引人关注。近年,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结合,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其简单、易操作、响应快、成本低等优势在生物分子检测的研究中备受关注。为了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核酸等温扩增技术被研究发现并不断发展。本研究整合两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利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检测平台,对DNA进行超灵敏检测。本研究将循环链置换聚合反应和超分支滚环扩增两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个超灵敏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靶DNA的检测。当靶DNA存在时,分子信标与靶DNA特异性识别。两者结合后分子信标发生空间上的构象改变,由茎环结构变为链状结构。生物素标记的引物与分子信标暴露出来3’末端杂交,在d NTP和KF聚合酶的作用下延伸,引发循环链置换聚合反应。循环链置换聚合反应形成双链DNA。这些双链DNA有生物素标记,之后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的结合作用将超分支滚环扩增的引物和模板锚定在传感器表面。在d NTP和phi29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超分支滚环扩增反应即可进行并在电极表面产生大量的长度不一的双链DNA。最后,检测探针与超分支滚环扩增的产物杂交结合,然后通过生物素与亲和素标记的碱性磷酸酶结合,催化底物α-NP产生电信号。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以对浓度0.01 f M~10 p M的靶物质进行简单、快速、定量检测,最低检测限达到8.9 a M。特异性和灵敏性更高。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其它DNA的检测。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以及生物医学研究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摘要:T.S.艾略特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诗人、剧作家和评论家。他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非个人化”与“客观对应物”理论。其新颖之处在于他对传统重新作了别样的演绎。这些观点在他的代表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均有所体现。  一、《传统与个人才能》及其文学理论    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之一,也是英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解剖无复流现象中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 GDF-15)的动态表达以及GDF-15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手
本文应用 FFT 方法对天津北郊变电站160MVAR 调相机猝发振动故障进行了动态频谱分析,并对其故障机理、性质及原因提出分析。 In this paper, the dynamic spectrum analysis
摘要: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认为: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景观社会,一切都未能幸免地成为了“被展现的图景”。这个论断在今天的中国电视领域,特别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中得到了集中体现,电视表演成为亿万人观赏的“景观”,而电视又试图将“景观”传递成为一种“真实”。本文试图还原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一直以来制造“景观”的事实,探寻其制造“景观”的原因,呼唤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回归至引领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给观众一个真实的荧屏。
孟子的“王道”和“仁政”思想是维持统治阶级统治地位和均衡统治与被统治阶级间利益的一种手段。但其在战国时期没有通行的原因在于当时政治时局多变、商品经济的发展、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