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消费信贷的迅速发展,我国也出现了过度负债的问题,且家庭负债过重的现象已日趋普遍。虽然我国是一个典型的高储蓄率国家,但在物价持续飙升的时代中,伴随着消费信贷的刺激,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个人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例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家庭传统的储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导致家庭资产与负债的配置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度负债一旦形成,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自身利益,可能导致负债者面临精神焦虑和生活压力,还会危及金融稳定,造成金融压力,进而影响金融市场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实际上,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过度负债现象已经较为普遍,已引起有关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出台法律法规以预防和治理过度负债行为。因此,对家庭过度负债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本文对过度负债的定义和量化指标、过度负债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详细阐述了现有的衡量过度负债的方法,以及梳理过度负债行为的影响因素,如金融机构不正规经营、经济冲击、家庭金融知识的缺乏与认知的偏差以及社会人口学等因素,并紧接着详细阐述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说。接着,本文对家庭过度负债行为进行定义界定,并确定本文衡量过度负债的指标及指标组合,并详细阐明其计算方法。再结合CHFS数据的统计情况,将影响因素按照背景风险因素、社会网络因素、风险偏好、信贷因素、社会人口因素等进行分类,再将CHFS得到的中国家庭的数据与其法国进行对比,了解国际上一其他国家的过度负债状况,对比国家间导致过度负债的影响因素的异同点。然后,本文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釆用Logit模型来分析家庭过度负债行为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背景风险和风险偏好是城乡居民过度负债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社会网络作为保障制度的互补制度,在抵御经济的不利冲击和平滑家庭消费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此外,金融知识水平以及一些社会人口学因素也是影响过度负债行为的重要因素。最后,根据本文的结论,分别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给出政策建议与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