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孙中山的共和思想比较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wu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和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古老而伟大的传统,它有着广阔而丰富的内涵,自诞生之日起的两千多年里,对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共和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主要有两次,一是孙中山领导革命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一是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两次实践的结果却迥然不同。中华民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中国由共和又走向了专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成功实现了人民的当家做主,实现了真正的共和国理想。所以,我们来研究毛泽东和孙中山的共和思想,通过比较他们的共和思想中的异同,来找出这一成一败的结果的原因,从而吸取对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建设有益的经验,更好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现状、方法和共和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概括出了共和主义思想中具有核心内涵的几点内容,包括共和国的目标是公共利益,运行规则是权力制衡,保障是法治和公民美德,精神内核是和谐均衡,这是整篇文章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孙中山共和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从可以体现其共和精神的人民和国家的关系,政党思想,法律和美德观,民族政策这几大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毛泽东共和思想的主要内容,重点也主要体现在以上几个方面,包括毛泽东人民观的内容和实现形式,对于政党的认识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法律和道德的思考,民族平等和民族自治思想。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采取了比较分析的方法,主要从毛泽东与孙中山共和思想的传承性和差异性两大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毛泽东在很多方面与孙中山的共和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如对封建专制的批判,对武装革命道路的赞同等,毛泽东还论述了共产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这都说明二者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有着一致性。但在很多根本性的问题上,二者还是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也正是这些差异,导致了两次共和国实践一败一成的不同结果。和前两章毛泽东与孙中山的共和思想相一致,这一章也主要从人民和国家的关系,政党思想、法治和美德观、民族政策四个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分析二者共和思想对于共和国的最终走向的影响,如人民和国家的关系,这是体现共和思想的最重要的部分,但二者对于人民的内涵,动员人民的程度和方式,要建立的共和国的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第五部分是对于当今社会我们走共和之路的几点思考,共和之路一定要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和而不同,包容并蓄,促进社会和谐均衡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概括了专门档案利用服务的特点,分析了专门档案开放利用服务在信息资源建设、服务方式、服务收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服务职能、档案信息公开、服务流程优化、服务
一直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成人教育机构总体数量的扩大来实现的,是一种较为明显的规模效益式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走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概念,理论界对此大都持赞同意见,但对实践概念的具体理解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基于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形成了对实践概念的不同理解,这就
在新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当代中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在建设新型工业化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的发展观。以新
本文通过对三级跳远的项目属性及各个时期制胜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系统融合了网络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是重要的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由于智能电网从封闭式的内部管理网络模式,逐步到对外开放的远程操作网络模式,并
自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政治生活和理论研究的主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相当丰富,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公民与政府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意图在改变现实的人的生存状态、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最后达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今天,马
<正>在各种年终总结、新年计划的熙攘中,又到了跟旧的一年说再见的时候。忙碌了一年的同仁们,在这样的时刻,终于有机会静静地在心中沉淀一下这一年的收获、思度一下明年的目
期刊
大尺寸精密测量技术应用问题是我国当前制造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正确、高效应用大尺寸精密测量技术,首先对多种先进数字化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对比,介绍了测量原理、特点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