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收的流失不仅意味着财政收入的减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而且对我国的劳动力就业、收入再分配、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都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对税收流失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税种的税收流失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程度和影响途径都是不同的,在所有的税种中,以商品税的逃税对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最为严重,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其中尤以增值税的流失影响最大。因此,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要减少税收流失对财政收入、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等国民经济方面造成的危害,关键是要减少增值税的流失。目前,纳税人主要是利用四种渠道进行偷逃增值税的活动:一是减少销项税虚增进项税;二是利用税制不完善或漏洞,改变纳税人身份逃避或减轻税负;三是利用增值税的减免税规定不规范,弄虚作假偷逃税款;四是进行包括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内的发票犯罪活动,进行偷、逃、骗税活动,造成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通过对增值税逃税规模的测算,可以看出我国增值税的偷、逃税规模还是相当巨大的,因此,应该进一步提高我国增值税的管理绩效,加快实施金税三期工程,同时进一步提高税务机关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增值税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正式制度供给不足和缺乏非正式制度的约束以及税收的实现机制不健全三大方面;从增值税征管的实践中看,税收流失的多少是征纳税双方博弈的结果,通过建立税收征管博弈模型可以看出,为了减少征管层面所造成的税收流失,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税制,堵塞管理漏洞,另一方面更应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手段,充分挖掘“向管理要效益”的潜力。根据依据西方经济学中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模型来研究确定我国增值税税收流失的最大可能规模,把增值税的流失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即最经济又最有效率的规模)上,是我们从根本上治理增值税的流失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即使之对影响国民经济的影响最小化。政策措施应当包括: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制法规、建立现代税收管理体制和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