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体现了“平等就业”、“充分就业”的理念,这不仅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也折射出大学毕业生就业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毕业生就业情况最直观的体现。因此,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增加毕业生就业人数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它不仅涉及到毕业生和地方高校的根本利益,还对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改善国家人力资源结构、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地方高校的数量占全国高校数量的90%以上,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然而随着大众化教育的不断发展,新兴的地方高校鱼龙混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培养出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从而导致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尽管近几年地方高校的就业率的变化不大,但是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在大量增加,使得未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很严峻。对此,地方高校必须自力更生,依靠自身力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本文以就业理论为基础,对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进行了分析、罗列,通过对地方高校发展的局限性、地方高校自身、地方高校毕业生三个角度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并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提高就业率行之有效的措施,从地方高校角度为地方高校提高就业率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