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基于中医温潜理论组方而成的温潜复律智能颗粒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与人血单核细胞中PPARa、PPARγ及血清MMP-2、TIMP-2表达变化的相关性,以此探索中医温潜理论治疗房颤的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20名窦性心律受试者,20名非手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及40名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A,治疗组B和治疗组C。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情况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以评价温潜复律智能颗粒的临床疗效。试验前及试验6个月后采集所有受试者血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α和PPAR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MMP-2及TIMP-2。根据结果比较不同组别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 结果: 1.心脏超声指标:各组受试者的EF值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与窦性心律者相比,房颤患者LA值明显增大;试验前后各组患者LA值无明显变化。 2.临床疗效:治疗组A总有效率为55%,治疗组B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C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A、C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A、B间和治疗组B、C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患者心律失常总复发率在组内、组间比较无差异。 3.中医症候:试验前各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不存在差异,试验后各治疗组间出现统计学差异。中医症候改善有效率:治疗组A为35%,治疗组B为70%,治疗组C为90%。治疗组A与治疗组B、C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B、C间无统计学差异。 4.MMP-2、TIMP-2表达变化:试验前各治疗组患者MMP-2、TIMP-2的表达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试验后治疗组B、C与治疗组A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B、C间无统计学差异。试验前后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MMP-2、TIMP-2表达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5.PPARα、PPARγ基因表达变化:试验前各治疗组患者PPARα、PPARγ的基因表达无统计学差异。试验后治疗组C与治疗组A、B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A、B间无统计学差异。试验前后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PPARα、PPARγ的基因表达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中医治疗心悸怔仲理论指导下组方而成的温潜复律智能颗粒能降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对PPARα、PPARγ及MMP-2、TIMP-2的分析,发现房颤患者PPARα、PPARγ的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且MMP-2/TIMP-2的表达失衡,推测房颤的发生、发展和维持与上述因子有密切关系。试验表明,温潜复律智能颗粒与西药具有协同抗房颤复发和改善临床症状的疗效,可能是通过调节PPARα、PPARγ的基因表达及MMP-2/TIMP-2的平衡从而达到防治房颤术后复发,进而推测中医药治疗房颤的机制与过氧化物酶体殖剂活化受体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