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总水平及经济实力的主要体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夯实农业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繁荣稳定的基础工程。近几年,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取得了辉煌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某一年或某几年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静态的评价分析,无法避免由于年景好坏造成的波动性影响,因此,本文全面动态地分析黑龙江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各组成要素的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分析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因素,对于促进农业发展逐步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阐述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本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全面分析,将其分为资源、支撑、效益要素三个方面,其中资源要素分为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两方面指标,支撑要素分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生产投入、科技投入、环境影响四个方面指标,效益要素分为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指标,从而建立了更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2)对黑龙江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现状的静态评价。结合黑龙江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各方面能力要素所细分的指标体系,搜集了近几年各指标的数据,分析得出了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及农业产值也逐年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但是长期以米形成的大量增加资源消耗的粗放式农业生产方式仍没有改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对黑龙江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动态评价与分析。结合1999年至2010年的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搜集和整理了近12年的统计数据资料,并运用回归预测模型进行回归以避免数值受年景好坏波动性的影响,预测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加权计算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综合指数及各组成要素的得分,从而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各组成要素的发展趋势进行动态的评价与分析。可以得出,我省农业综合发展、资源保障能力、生产支撑能力、产出效益能力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但是长期依靠大量资源耗费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基础设施老化等原因,造成了农业资源增速缓慢、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减弱,从而造成了我省农业发展的不稳定性,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结合静态现状评价与动态趋势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针对资源要素,要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可以采取加强土地承载能力建设、有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措施;针对支撑要素,分别从投资、生产、科技、环境四个方面入手,可以采取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生产要素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生态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等措施;针对产出效益要素,可以采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措施。本课题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期能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理论研究及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