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找出语文课本中反映性别偏见的语言特征,并调查这些语言特征分别对女学生和男学生的性别观念的影响,最后探讨可能影响学生对不同性别的态度的原因。本研究以支配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内容分析法来分析六本初中语文课本,这些课本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并在中国内地得到广泛使用。课本中的七项语言特征得到研究,分别是:(1)女性作者和男性作者的数量;(2)女性角色和男性角色的数量;(3)杰出人物的数量;(4)图片中女性和男性的呈现;(5)女性和男性的职业;(6)男性第一性;(7)男性通用代词。分析完课本之后,进行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以便探究这些语言特征对女学生和男学生的性别观念的影响。问卷里包含从课本中选取的12个有职业的角色,但这些角色的性别未说明。学生们要判断这些角色的性别。70名学生(包括35名女学生和35名男学生)的问卷被收集并用于分析。小组讨论中有8名学生(包括4名女学生和4名男学生)分享他们对不同性别人物的看法。小组讨论的整个过程都被录音,这些学生的观点可以帮助探讨可能导致他们性别观念有偏见的原因。本研究的结果如下:(1)性别偏见现象在这六本课本中广泛存在,表现形式为隐藏不见、刻板印象和语言偏见。反映性别偏见的语言特征包括以下七个类别:女性和男性作者;女性和男性角色;杰出人物;图片中女性和男性的呈现;女性和男性的职业;男性第一性和男性通用代词。(2)这些语言特征的确会对女学生和男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首先,女学生和男学生对职业选择有相似的错误认识。大多数学生认为地位高的职业和男性相关,而地位低的职业和女性相关。其次,女学生和男学生都对不同性别存在刻板印象。总的来说,男性经常被认为是强壮、负责任、有能力、聪明、知识渊博又执着的人,而女性则经常被认为是温柔体贴、随和、耐心又细心的人。(3)本研究发现了可能导致学生对不同性别有偏见的原因。研究发现学生会受到日常生活中的性别体现、大众传媒及学生所看的书的影响。支配论认为,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反映出社会上的权利差异。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些课本中体现的性别偏见是对社会上男权至上的反映。在中国,男性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并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地位。然而女性则是地位较低,并且社会上总是存在对女性的歧视。因而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学生形成不带偏见的性别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