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计署是国家审计的主要领导机关,在我国政治活动中扮演监督者的角色,承担着国家治理的重要责任。同时审计署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审计署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免疫系统”。审计署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承担公民公共委托责任监督政府政治经济活动的“受委托人”。2011年,审计署发布第一份年度绩效报告(2010年审计署绩效报告)对外展示其工作成果,解除其公共委托责任。作为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对外展示绩效管理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社会公众首次较全面的认识审计署的工作及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自审计署发布第一份年度绩效报告,至今已过去5年。审计署绩效管理评价取得很大的进步,社会公众对国家审计机关工作和作用的认识也得到很大的改观。但随着我国国家审计的发展,目前审计署绩效报告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单薄,指标设计随意,评价缺乏全面性和精确性,报告难以理解等。这些缺陷制约了审计署进一步提高绩效水平,制约了审计署进一步发挥其在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因此,本文根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和优化原则,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思想方法,优化审计署绩效评价指标,建立更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具备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理解性,可以实现对审计署绩效更全面准确的量化评价和分析。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国家审计职能部门绩效评价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以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理论体系为基础,结合关键绩效指标法的思想构建审计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相关的理论技术方法在大量文献参阅和整合基础上筛选、重构关键绩效指标,实现审计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和具体关键绩效指标的优化。进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指标权值,在广泛调查征取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权重。根据审计署2010年至2014年绩效数据对优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实证检验。在检验指标体系的评价效果的同时,也对审计署2010年至2014年整体绩效进行分析。实证检验表明:审计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的目标基本上完成了,个别维度和指标需要结合审计署审计实务进一步优化完善;审计署2010年至2014年绩效整体绩效表现稳步提升,财务维度绩效的提高是主要驱动因素;审计署内部流程及学习与成长维度的绩效起伏波动,甚至停滞倒退,不足之处应当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