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社会救济事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大量社会弱势群体亟需救济。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成立后,积极协助政府,开展了大量社会紧急救济工作。本文充分利用馆藏档案和其它相关资料,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为研究对象,从“救总”的成立入手,通过梳理其所从事的社会救济福利事业活动,总结出“救总”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当前我国社会救助事业和民间组织的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的成立,除了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灾情背景有关外,也与其前身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的大量准备工作密不可分。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从成立之初,就十分注重自身组织体系的建设和规章制度的制定,这为“救总”及其各地分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此后,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及其各地分会,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社会救济福利工作,例如组织灾民寒衣劝募运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改造旧有社会救济福利团体、开展海外国际援助等。与此同时,“救总”及其分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诸如:经验的缺乏、职能定位不清、与民政部门在工作和业务范围上存在着重叠等。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群众救济组织,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紧急救济工作的开展,当时社会秩序的稳定,新中国初期艰难外交局面的缓和与改善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救济福利事业的开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所从事的社会救济事业活动,也为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工作的开展和民间组织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