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提高苹果果实品质是我国果业发展转型的关键一步,果实香气组分及其含量直接或间接影响果实的内在品质。近年来,对苹果香气物质的研究多集中于苹果栽培品种,而苹果属的野生和半野生资源的香气特性却鲜有研究。因此本研究以苹果属中20个野生种,9个栽培品种为试材,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探索苹果属各野生种及各栽培品种间的香气差异。旨在为苹果栽培、育种及苹果制品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苹果果实品质是我国果业发展转型的关键一步,果实香气组分及其含量直接或间接影响果实的内在品质。近年来,对苹果香气物质的研究多集中于苹果栽培品种,而苹果属的野生和半野生资源的香气特性却鲜有研究。因此本研究以苹果属中20个野生种,9个栽培品种为试材,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探索苹果属各野生种及各栽培品种间的香气差异。旨在为苹果栽培、育种及苹果制品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苹果属果实香气物质种类丰富。29份苹果资源共含有131种香气物质,其中酯类物质88种,醛类物质21种,醇类物质11种,酮类和萜烯类物质均为3种,其它物质5种。供试资源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出现最多的是酯类,其次是醛类,醇类,酮类及萜烯类。供试资源果实均含有的醛类物质反式-2-己烯醛,均含有的萜烯类物质是α-金合欢烯。(2)苹果属果实香气物质含量变化较大。苹果系果实中萜烯类物质含量最高,而山荆子系、陇东海棠系、三叶海棠系及其它系别的醛类物质含量最高。绿苹果组中野香海棠酯类物质香气类型最多、香气物质含量最高。(3)20个野生种质资源中,花红、新疆野苹果、东方苹果、森林苹果、三叶海棠和野香海棠等果实的酯类物质种类高于醛类物质。其中香气物质种类最多的是花红,为33种,香气物质类型最少的锡金海棠,为12种。20个野生种质资源中香气含量最高的是野香海棠,香气含量为1884.19μg/kg,香气含量最少的是褐海棠,香气含量为83.37μg/kg;(4)9个栽培品种果实香气物质种类以酯类物质为主,且酯类物质类型和含量均高于供试苹果野生资源。9个栽培品种果实中香气类型最多的是‘秦冠’,为46种,香气类型最少的是‘澳洲青苹’和‘蜜脆’,为37种。香气含量最高的是爵士,香气含量为7652.57μg/kg,香气含量最低的是澳洲青苹,香气含量为2275.33μg/kg。
其他文献
降冰片烯和乙烯的共聚物具有众多优异性能,是目前烯烃聚合应用化研究的热点。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相比于传统茂金属催化剂,具有水氧敏感性低,成本低廉,以及可调控分子拓扑结构
目的:研究耳源性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患者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和主观视觉垂直线(Subje
目的:探讨Katanin p60能否进行SUMO化修饰及SUMO化修饰如何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发育。方法:首先,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Pull down、Co-IP的方法检测Katanin p60在体内外是否与SUMO蛋白相互作用。预测Katanin p60潜在的SUMO化位点,并构建相对应的质粒并验证其SUMO位点。Tubacin处理COS7后,乙酰化微管的变化及对Katanin p60切割能力的影
临床上很多抗肿瘤药物是以靶向DNA为机制,它们大多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但因缺乏选择性,所以伴随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靶向DNA的序列特异性研究尤为重要。基于天然蛋白和DNA
第一部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差异性lncRNA验证及功能探索背景:颈动脉狭窄疾病在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中高达30%,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已占所有颈动脉狭窄性疾病的90%。由于它起病较缓而不易被早期察觉,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而没有及时处理往往会留下失语、偏瘫等较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现国内外临床诊疗经验与实验研究发现,即使是相同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斑块组织样
电离层光电离和化学模式模型具有结构复杂,粒子种类繁多,物理化学过程复杂的特点。电离层计算具有数据规模大,时间复杂度高的特征。依据地球磁场坐标系划分网格的电离层计算理论为模型的并行计算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GPGPU计算领域的兴起为电离层并行计算研究提供了计算平台。本论文利用CPU-GPU异构平台,结合CUDA高性能并行技术,研究电离层中光电离与化学反应模式。论文在光电离和化学反应并行计算模式的构
硬脆材料如陶瓷、石英玻璃等,由于具有高硬度、耐高温和抗腐蚀等优良性能,近年来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材料也具有脆性大、断裂韧性低等特点,导致使用传统的方法进
目的明确滇西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贝氏柯克斯体感染情况及其差异,分析贝氏柯克斯体的基因多态性,提供鼠形动物感染贝氏柯克斯体的基线水平,为评估Q热在野外鼠形动物与人类之间发生和流行的风险,有效预防和控制Q热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课题组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在玉龙县、剑川县和梁河县的不同季节、不同海拔梯度、不同地理景观,使用夹夜法捕获野外鼠形动物,对鼠形动物进行解剖,共收集到2524份
当前我国电网发展已经逐步迈进智能化的新时代,电力变压器在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及时发现变压器的潜在故障并迅速排查,在安全性及经济性方面均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变压器在线故障检测及识别,应实时对变压器运行数据采集、预处理,通过分析对变压器使用寿命以及其存在的故障情况等进行判断,以实现故障分类,对严重故障及时切除。基于变压器油中气体的在线检测因不受外界电场和磁场的影响,其应用前景更加广
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GN)是听觉传导信号通路的第一级神经元,在听觉传导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耳毒性药物、老龄化、噪音污染、遗传等因素都易导致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和耳蜗毛细胞的继发性退变或者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和毛细胞之间出现连接障碍,进而引发感应神经性聋。特别的是,损伤后的螺旋神经元自我修复能力非常有限。SGN保护和再生是潜在治疗听力损伤的一种方式,目前如何促进SGN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发育以及调控SGN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