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语是民间文学形式的一种,也是各民族的精华。它具有形式生动、用词精辟、音韵和谐、句式简单、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等特点。俗语的内容丰富多彩,它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从语句的类型上看,有的俗语是以单句形式出现,有的俗语是以复句形式出现。众所周知,俗语是由人民群众在劳动、生活中创作的,它的内容主要用来反映人民所积累的生产经验、伦理道德、婚姻恋爱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为了有助于老百姓喜闻乐记及易于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有相当数量的俗语一般都很讲究韵律风格,尤其是押韵,可以说押韵是俗语中最显著的特征。我们在已有的文献以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描述、翻译、分析、对比等方法对越汉俗语进行研究,由此加深对越中两种语言的俗语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简单介绍越南学者给俗语所下的定义及其成语与俗语之间的辨别。第二章主要介绍越中两国对于俗语研究的一些问题。第三章从语法结构的角度来进行比较越汉俗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别为单句与复句两种形式来比较。结论是越汉俗语在语法结构上大同小异,只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兼语句形式。兼语句是汉语特有的,它不仅出现于一般语言形式,而且还出现于汉语俗语里;兼语句在越语里没有,因此越语俗语里没有出现兼语句形式。第四章主要讨论越汉俗语的韵律风格,本文从押韵、平仄调配及语流节拍三个因素入手,发现越语俗语与汉语俗语在押韵方式上具有较大的区别。越语俗语所采用的主要是连韵(如:Trong mat dat ten-看貌起名)和隔韵两种押韵方式,其中隔一个音节韵(如:Lam sai khong ai dong cua chua-和尚一大帮,门山无人关)占绝对优势;汉语俗语大多数采用的押韵方式则是押尾韵(如:话多了伤人,食多了伤身)。第五章从翻译的角度来讨论把越语俗语译成汉语时采用的几种翻译方法,具体分别为保留原文的形象、译成汉语熟语以及标上注释三种处理方法。第六章是本论文的总结、创新、不足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