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加快,而且,正在超越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全球化转变。中国作为WTO成员国和经济高度开放的国家早已深深地融入其中。目前,中国也已跃居世界第3大贸易国,“made in chain”产品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但同时,直接针对中国及中国企业的一系列反倾销、反补贴以及名目繁多的贸易和非贸易壁垒越来越多,不仅阻碍了中国企业产品的大量出口,而且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探讨新形势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市场进入模式与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有关 跨国经营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针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进入战略与策略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根源,提出中国企业过去长期采用的单一低价出口的模式急需转变。在进入模式方面,中国企业应在维持现有出口的基础上,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和比重;在具体的进入策略方面,必须制定和实施适合中国企业的国外目标市场选择策略、品牌国际化策略及技术创新策略。
进入战略与策略是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一定意义上直接决定企业跨国经营的成败。此外,跨国经营不同于国内经营,它不是企业一厢情愿,想或不想的问题,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实力,包括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品牌等众多方面。本文基于目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长期单一低价出口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以及中国企业选择这一进入模式的根本原因——缺乏国际化品牌和核心技术的现实,确定了研究的核心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模式选择,重点是国外目标市场选择策略、国际化品牌策略和技术创新策略三个方面。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国内生产的比较优势,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同时,又可以规避许多贸易及非贸易壁垒,提升跨国经营的层次,从根本上培育和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