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加,使得乳腺癌能及早发现,特别是小肿块乳腺癌(≤1cm)。大部分小肿块乳腺癌发现时常处于早期阶段、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少见、预后较好。目前临床指南尚缺乏针对无淋巴转移的小肿块乳腺癌的明确辅助治疗手段,并且存在广泛争议。“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引发学者期望从大数据、基因组学等技术对这一人群的治疗进行深入探索,更准确地实现个体化治疗。因此利用临床数据资料客观评价化疗对其影响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旨在为小肿块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的术后辅助化疗选择,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方法:通过选取2012-2014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Program)数据库中符合条件的35024名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辅助化疗对不同大小肿瘤的获益性。研究终点为乳腺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并利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辅助化疗对T1a、T1b中四种亚型的影响及预后差异。为排除混淆因素对结果产生偏倚,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来验证结果,最后利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P值小于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SEER数据库3502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T1a期10073例(28.8%),T1b期24951例(71.2%)。肿瘤组织学分级I、II级占比相对集中,分别为14638例(33.43%)、15171例(45.87%),在手术方式上选择保乳术的患者人数最多,为24142例(66.57%),术后未行辅助化疗与术后接受辅助放疗的比例较大,分别为30528例(79.71%)、20976例(57.94%),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60岁后,为20878例(58.23%),四种分子分型中HR+/HER2-亚型占有绝对比例,为29288例(81.44%)。COX多因素结果显示,在T1a期HR+/HER-、HR+/HER2+、HR-/HER2+、HR-/HER2-四组分子亚型患者中,化疗组与未化疗组总生存期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1、p=0.36、p=0.22、p=0.20),在T1b期HR+/HER2-组中,化疗组与未化疗组总生存期同样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7),但在HR+/HER2+、HR-/HER2+、HR-/HER2-三组分子亚型中,化疗组与未化疗组总生存期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1、p=0.01、p<0.0001)。经PSM后,T1a期共有842对(1684例)患者获得匹配,T1b期共有2757对(5514例)患者获得匹配,两组资料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匹配后采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1a期四种分子亚型中,化疗组与未化疗组总生存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p=0.1、p=0.27、p=0.48),匹配后T1b期HR+/HER-中,化疗组与未化疗化疗组与未化疗组总生存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为0.74,在HR+/HER2+、HR-/HER2+、HR-/HER2-三组分子亚型中,化疗组与未化疗组总生存期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7、p=0.01、p=0.000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T1a期化疗组与未化疗组总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88),T1b期HR+/HER-亚组中化疗组与未化疗组总生存期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在HR+/HER2+、H R-/HER2+、HR-/HER2-三组中,化疗组与未化疗组总生存期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04、p<0.0001、p<0.0001)。结论:(1)在无淋巴及远处转移情况下,化疗对T1a期患者预后无影响,这一部分患者可以免除化疗;(2)在无淋巴及远处转移情况下,化疗无法改善T1b期HR+/HER-患者预后生存,但化疗可能使部分HR+/HER2+、HR-/HER2+、HR-/HER2-患者的预后明显获益,提示除HR+/HER-患者可以避免化疗外,其他分子亚型可接受术后辅助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