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在39℃—45℃范围内热疗对人CNE-28的凋亡及热耐受产生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的产生及消退情况,在裸鼠移植瘤体内水平探讨不同温度处理后肿瘤的生长抑制、细胞凋亡及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情况。 方法: 将37℃培养的细胞分别用39℃、41℃、43℃、45℃50分钟处理后,间隔2、8、24、48、72小时后再用45℃/50分钟处理部分细胞,分别测量热耐受比(TTR)。并且测量在不同的温度/时间间隔下肿瘤细胞的凋亡及热休克蛋白70的产生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亚二倍体峰、TUNEL法及利用流式细胞仪测量胞浆内膜磷脂酰丝氨酸表达等方法检测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测量双抗体标记的热休克蛋白70在不同温度/时间间隔下的表达情况。建立CNE-28的裸鼠移植瘤模型,在不同温度下分组对肿瘤进行热疗处理,观察肿瘤生长情况,TUNEL法在不同温度/时间下对肿瘤凋亡定量检测并用免疫组化法测量HSP70的表达水平。 结果: 1:体外实验: 当温度低于43℃时,随温度升高凋亡细胞增多,大于43℃时凋亡细胞明显减少,而坏死细胞增多;随温度增加,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逐渐增加,但在低于43℃各加温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测得热休克蛋白70峰值出现在45℃/50分处理后8小时;对于热耐受的影响:当温度低于43℃时,在所有间隔时间热耐受比(TTR)均小于5,而当温度为45℃时,间隔8小时24小时的热耐受比均大于5。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与热耐受之间呈正相关。 2:体内实验: (1)CNE-28裸鼠移植瘤经不同温度热疗处理后,肿瘤生长曲线及生长延迟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至裸鼠处死时各组瘤重差异无显著性。 (2)TUNEL法检测不同温度组的凋亡率,41℃、43℃组凋亡率最高,组间 比较:41℃、43℃组与39℃凋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住05),而41 ℃与43℃组比较,3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温度/时间间隔下HsP70的表达情况为39℃组、41 ℃组、43℃组在2一48小时后均高于对照组,而只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 性(p>0.05),而在热疗后72小时比较,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体外实验亚高温能诱导凋亡产生,而43℃是一个很有临床意义的温度,在此条件下可诱导肿瘤细胞达到凋亡的最大值而对热耐受的影响不大,HSP7O的表达与热耐受正相关,测定HSP70的表达对临床确定热疗的温度和时间间隔具有指导意义。体内实验41℃、43℃组凋亡率最高,单纯热疗当温度小于等于43℃时虽然各组间凋亡率不同,但对于瘤重及肿瘤的生长抑制并无影响。因此,主张亚高温热疗在临床应用时应与其他方法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