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概念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本质特征的概括而形成的,是对物理现象的抽象描述。作为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学习物理规律的基础,物理概念一直是物理教学的重点。本文从教育评价观察量表的制订原则从发,借鉴LICC课堂观察范式对课堂的解构,结合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功能与程序,通过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初拟、修订及权重赋予,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对应观测点,构建了高中物理概念课堂观察的量表。通过课前会议、课堂观察和课后会议,运用所构建的量表对电场强度这节典型高中物理概念课进行了观察。本论文主要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课堂观察研究现状的梳理与相关理论介绍首先,通过对有关课堂观察文献的梳理,明确国内外对于课堂观察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不足。其次,通过对有意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论述,为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课堂观察量表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再次,通过对LICC课堂观察范式的解读,借鉴LICC范式对于课堂的解构。最后,通过对两两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原理以及模糊综合测评模型的介绍,为后续高中物理概念课堂观察量表的构建与实施提供基础。第二部分:高中物理概念课堂教学的功能与程序主要对高中物理概念课堂教学的功能与教学程序进行了整理,并对学生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与形成障碍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后续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课堂观察量表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观测点的构建提供参考,使所构建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课堂观察量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第三部分:高中物理概念课堂教学观察量表构建结合有意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借鉴LICC课堂观察范式对于课堂的解构,考虑到高中物理概念课堂教学的功能与程序,初拟了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课堂观察的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对初拟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了修订。运用两两比较法,确定了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的权重。在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了对应观测点,完成了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课堂观察量表的构建。第四部分: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课堂观察量表实施通过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对电场强度这节典型高中物理概念课进行了观察,采用模糊综合测评模型对评价信息进行了处理。结合评价结果,针对情境设置与概念应用两个二级指标,提出相应教学建议:第一,重视物理概念教学中情景的创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演示动画呈现电场强度的性质,并通过学生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第二,完善物理概念的运用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置有层次的练习,有梯度地增大巩练习的难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学生真正理解完成对电场强度概念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