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猪散养农户大规模退出是当前生猪产业的一个突出现象。统计数据显示:2003-2010年,全国生猪养殖户数由10792万户下降到6174万户,净减少了42.8%。在退出的农户中,主要是散养农户。生猪散养农户退出既关系到养猪业本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养猪农户的生产与生活。在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生猪散养农户退出既是一种历史趋势,也意味着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和重构。近年来,乐山市散养农户退出生猪产业的户数也不断增加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生猪散户的退出特征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利用乐山市三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县(市中区、井研县、沙湾区)274户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乐山市生猪散养农户退出特征和原因。研究得出,乐山市散养农户退出生猪产业的总体性特征:(1)农户大规模退出生猪产业;(2)散养农户退出具有周期性;(3)退出农户以青壮年多、老年人少;(4)退出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5)退出农户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6)退出的农户生猪养殖规模相对较小。三个区县农户退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经济发达地区农户退出速度快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农户退出速度;(2)经济发达地区较之落后地区,受教育程度更高、收入水平更高、年龄更年轻的农户更倾向于退出养猪业。通过对生猪散养农户退出原因的李克特量表分析,本文得出:价格波动大、猪价太低、饲料价格高、生产成本高、养猪亏损是影响乐山散养农户退出生猪产业的最主要原因;另外,经营非农项目、生猪疫病难以控制、得不到养殖和防疫技术支持也是影响乐山市生猪散户退出的重要原因。三个区县农户退出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乐山市市中区因城镇扩建,大量农户土地被征用,农户因而退出养猪业;沙湾区、井研县因疫病导致大批农户退出。最后,本文提出了引导散养农户有序退出生猪产业或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1)稳定生猪价格、加强疫病防控,为生猪饲养者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2)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促进农户有序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