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马铃薯产量—气候变化关系分析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zjm2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受水资源短缺和落后的栽培技术的影响,旱地马铃薯的产量相对较低且年际间波动较大。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愈加明显,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业生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优化黄土高原地区马铃薯栽培管理措施,构建和完善旱地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于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历史产量和气象数据,探讨了西北地区马铃薯产量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合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覆盖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同时在典型黄土丘陵区宁夏固原进行了三年大田试验,通过探索适宜的种植密度、磷肥用量和栽培模式,构建了适宜固原地区的旱地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近30年来,西北地区马铃薯总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显著增加。各省区马铃薯生育期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均显著升高,气温日较差在新疆呈显著下降趋势,太阳辐射量在青海显著下降而在新疆显著升高,降雨量在各个省区均无显著变化。甘肃、宁夏、陕西和新疆马铃薯产量变化与日最高温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新疆马铃薯产量变化与日最低温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甘肃、宁夏和青海马铃薯产量变化与生育期降雨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各省区马铃薯产量变化的主导气候因子有所差异,甘肃和宁夏马铃薯产量变化的主导气候因子为降雨量和日最高温度,新疆和陕西马铃薯产量变化的主导气候因子为日最高温度,青海马铃薯产量变化的主导气候因子为降雨量。(2)在黄土高原地区,覆膜相比不覆膜能够显著提高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升率分别为29.2%和31.7%。覆膜方式、覆膜面积、地膜颜色和年降雨量等因素会影响地膜覆盖的效果。采用垄沟覆膜、全膜覆盖和透明地膜覆盖,且年降雨量<400 mm时,覆膜马铃薯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相比不覆膜,覆膜马铃薯的净收益增加了34.43%,产出投入比增加了10.86%。覆膜与否不影响马铃薯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之间的二次曲线关系,但耗水量相同时,覆膜处理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覆膜与否不影响马铃薯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线性关系,但产量相同时,覆膜处理具有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3)与不覆盖相比,采用覆盖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区域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地膜覆盖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增加率分别为24.3%和28.7%,均显著高于秸秆覆盖马铃薯产量(16.0%)和水分利用效率(5.6%)的增加率。地膜覆盖在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应用效果较好,而秸秆覆盖在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应用效果较好。中国区域内,黑色地膜效果总体略好于透明地膜。透明地膜在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效果略好,而黑色地膜在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效果更好。覆盖措施的效果受到马铃薯生育期平均气温、水分输入、土壤基础肥力和施肥量等因素的影响。在适宜的生育期平均气温(15–20°C),较低的水分输入(<400 mm)以及较低(<100 kg ha-1)或中等(100–200 kg ha-1)施肥量条件下,覆盖措施效果更好。马铃薯生育期平均气温、水分输入和施肥量等因素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量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4)2015-2017三年田间试验表明,60000株ha-1的种植密度有利于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使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相比低密度(45000株ha-1)分别提高了26.1%和23.5%,提高了大薯数量和质量百分比,是适宜固原地区的马铃薯种植密度。90 kg ha-1的磷肥施用量能够提高马铃薯生育中后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地上生物量,使马铃薯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相比不施磷对照分别提高了16.2%和14.3%,提高了大薯数量和质量百分比,是适宜固原地区的马铃薯磷肥施用量。优化的栽培模式能够提高马铃薯生育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地上生物量。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相比传统栽培模式,使马铃薯三年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4.7%和62.2%,提高了大薯数量和质量百分比,是适宜固原地区的马铃薯栽培模式。
其他文献
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缺血、坏死,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心肌细胞电活动紊乱,使心肌复极时限不均,导致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室颤,甚至猝死[1].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
本文从重视试卷讲评、重视考后总结、重视学科之间教学协同三个方面,讨论了高三地理复习之策略。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近年来发病增多,后遗心律失常者更不少见,少数病毒性心肌炎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1].我院儿科于2000年1月~2003年12月试加用"双黄连"治
中国的文物古迹保护由来已久,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保护理念的不断提升,景观与环境对文物古迹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认知和保护与文物古迹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
本文阐述了教学媒体的发展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探讨以电脑和网络为中心的多媒体的介入所引发的教学模式的改变;提倡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媒体,实现媒
《米德尔马契》自发表起就得到众家批评与研究的重视。其经典性植根于乔治.爱略特对维多利亚时期文化的总体思考,而爱略特小说艺术的内涵之一是"道德与情感",即"人类的言行只
老年人股骨颈骨质萎缩疏松,遇到轻度间接外力即可导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过去我们采用三翼钉、鹅头钉、人工股骨头置换等手术治疗创伤大.由于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和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半定量抗原(LTA)、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结合细胞外基质蛋白乳胶定量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
消化性溃疡临床十分常见,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15%~25%.大量出血可导致循环衰竭而死亡.我院自2001年4月~2002年3月应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