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中叶开始,国内外众多资源型区域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遭遇发展困境,这使得资源型区域的经济转型问题逐渐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于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资源型区域进行经济转型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又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缩影。因此,对我国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方式和路径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第三产业”的视角切入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问题,提出发展第三产业能有效促进资源型区域的经济转型,在论证过程中采用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层面,本文对资源型区域发展缺陷和第三产业的外部性进行了详细梳理,证明了第三产业的外部性特征与资源型区域的转型目标存在着对应关系,通过发展第三产业能够有效地缓和、解决资源型区域的各种既有问题,进而促进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在实证层面,本文通过信息熵评价法在省、市两个层面对我国的区域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资源型区域、第三产业发达地区两个组别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还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状况与资源、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发展第三产业能有效稳定资源型区域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冲击,对资源型区域的社会、环境状况起到良好的弥补及修复作用,与理论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本文在一般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山西省长治地区的具体案例进行了研究,发现长治地区转型效率相对低下是由于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导致的。在研究区域经济社会特点、总结回顾转型经验、分析转型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对长治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路径提出了战略建议。在文章架构上,本文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介绍了与资源型区域转型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第三章从理论逻辑的角度阐述了第三产业发展对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促进机制;第四章是第三产业对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促进机制的实证探讨;第五章是长治地区的个案分析;第六章是结论和研究展望。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对“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首先,论文对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目标进行了更加全面、具体的界定,不仅仅关注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增长问题,还对其社会、生态状况予以充分重视,系统地将就业、城镇发展、民生、生态环境等内容纳入到转型的目标体系中;其次,论文在转型研究中更关注第三产业发展,将第三产业和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阐述了第三产业发展对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促进机制;最后,从第三产业发展入手,探讨长治地区经济转型的战略路径,通过数据包络的分析方法论证了长治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缺陷,并结合长治地区的实际情况就其第三产业发展提出了战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