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近3年我院住院垂体瘤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2.评估术前临床诊断与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染色诊断的一致性。3.提高对垂体瘤的发病认识并指导治疗。方法:1.通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HIS系统收集2013年1月-2016年4月于我院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的住院垂体腺瘤患者,对其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录入Excel表格: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首发症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垂体激素水平、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发症、术后用药等。2.分析患者年龄、性别、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特征。3.比较患者术前临床诊断与术后病理免疫组化诊断的一致性,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分类:垂体瘤428例,包括PRL瘤54例、GH瘤38例、FSH/LH瘤138例、ACTH瘤11例、TSH瘤1例、多激素腺瘤52例、无功能腺瘤105例、未知功能瘤29例,女性(246例,57.5%)多于男性(182例,42.5%)。2.临床特征:平均发病年龄(50.2±12.5)岁,40~60岁多发(240例,56.1%);垂体瘤压迫症状常见有头晕头痛(245例,57.2%)、视力视野改变(285例,66.6%)等,内分泌症状常见有女性月经异常(66例,26.8%)、肢端肥大症(62例,14.5%)、溢乳(18例,4.2%)、性功能下降(17例,4.0%)等,患者以压迫症状首发的占75%,以内分泌症状首发的占20%,其中女性PRL瘤以闭经溢乳首发多(65.5%)、GH瘤以肢端肥大症首发多(65.8%)。3.影像学特点:完善MRI/CT检查的患者417例(97.4%),大腺瘤占比例高(354例,86.1%),PRL瘤中男性发生大腺瘤的比例高于女性(t=3.571,P<0.05),视力视野改变与视交叉受压的相符率为66.4%。4.手术方式与术后治疗:手术治疗407例(95.1%),手术方式以经鼻蝶入路为主(86.0%),大腺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微腺瘤,术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75%)、甲状腺激素(41.6%)替代治疗患者多。5.术前临床诊断与病理免疫组化染色诊断的一致性:PRL瘤、GH瘤术前临床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PRL瘤Kappa系数0.707,GH瘤Kappa系数0.754);ACTH瘤术前临床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系数0.376),血清ACTH水平升高(ACTH>60pg/ml)与术后病理诊断有较好相关性(P<0.05);男性FSH瘤中FSH升高(FSH>15 IU/L)与术后病理诊断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住院垂体瘤患者中以病理诊断的无功能瘤、FSH/LH瘤最多见;大腺瘤发病率高;垂体瘤临床表现多样化,压迫症状发生率最高,PRL瘤、GH瘤多以内分泌症状首发;垂体瘤手术方式以经鼻蝶入路内镜下为主,多数患者需术后行激素替代治疗;PRL瘤、GH瘤术前临床诊断与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染色诊断一致性好,血清PRL、GH、ACTH水平升高对临床诊断有较大指导意义;垂体瘤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内分泌学、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的综合判断,早期正确诊断对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获得最佳预后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