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助功能纳米ZnO的合成与表征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cas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近年来已成为当今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纳米材料在结构、光电、化学性质等方面的诱人特征,正引起材料科学家的浓厚兴趣。纳米材料的发展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固体材料的本质结构、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科学家们把这种材料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 纳米ZnO由于其尺寸介于原子簇和宏观微粒之间,具有纳米材料的体积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许多宏观材料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质,使其在光吸收、敏感、催化及其他功能特性等方面展示出引人注目的应用前景。各种方法被用来合成纳米ZnO,形貌各异的ZnO结构如雨后春笋问世于实验室。尺寸与形貌决定了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因此,科研作者孜孜以求寻找最简单的实验方法,合成结构新颖的小尺寸纳米ZnO材料,不断开拓纳米ZnO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六亚甲基四胺与水合硝酸锌盐为反应物来合成纳米ZnO,使用表面活性剂来控制纳米ZnO的尺寸与形貌。实验结果如下: 1)在四种表面活性剂PAM-10000、PAM-CTAC、PAM-LC、PAM-1500作用下,部获得了螺母状或类螺母状纳米ZnO结构。分别讨论了不同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影响这种新颖结构形成的因素。在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磁力搅拌等影响因素中,表面活性剂是一个最关键因素。表面活性剂存在于否决定螺母状或类螺母状纳米ZnO是否形成。另外,磁力搅拌也是一个决定因素,只有在不搅拌的情况下,才形成这种新颖的纳米ZnO结构。 2)在四种表面活剂作用下,螺母状或类螺母状纳米ZnO的形成时间有较大的差异。其中PAM-CTAC所需时间最短,只需反应2.5个小时,螺母状纳米ZnO产率就达到最大值,并且颗粒尺寸最小。相同条件下,所需时间最长的是PAM-LC,反应时间为10小时,才有少量的螺母状结构出现。 3)PAM-1500作用下,ZnO结构为类螺母状,与其他三种表面活性剂作用下ZnO的形貌稍有不同。不但如此,PAM-1500作用下,这种类螺母结构的形成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环境温度低于18℃时,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到3g/l,仍有少量类螺母状纳米ZnO存在。环境温度升高后,反应条件不变,但无法获得这种新颖结构。产生这种原因可能与PAM-1500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对ZnO形貌的控制能力不同有关。 4)尽管这四种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纳米ZnO的形貌相同或相类,但研究反应过程发现,它们的形成机理有一定的差别。但由于没有确切的证据,本文只能给出螺母状或类螺母状纳米ZnO可能的形成机理。 5)荧光光谱显示,这种螺母状纳米ZnO结构的本征发射峰发生红移到可见光区。另外在黄绿光区存在较强的发射峰。
其他文献
燃料电池因其高效清洁的优点,在近些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简称DMFC)以其高效、高能量密度、低排放和燃料储运及补充方便等特点被认为是适应未来能源和环境要求的理想动力源之一。质子交换膜是DMFC电池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燃料电池的工作性能。因此,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开发无论是在膜科学技术,还是在国防、科技、能源、环境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适
水凝胶为吸水溶胀并能保持大量水分而不能溶解的三维网络聚合物。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透过性及载药不失活等特性,在组织工程及药物释放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简单介绍了黄钠铁矾渣的来源、特性及其目前的处理方式和可能的综合利用途径;较为详尽的综述了透明铁黄的性质、运用、制备、改性及发展概况;探讨了黄钠铁矾渣的浸出及其浸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可见,教师的职责不应只是传递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人文素养的熏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要实现三维课程目标,课堂有效提问是关键。但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其中将近一半是徒劳提问”。笔者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中药。人参皂甙是人参药理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近年来,几种稀有人参皂甙,特别是人参皂甙-Rg3、-Rh2
金属纳米簇是一种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学性质的纳米材料,因具有超小尺寸、高荧光量子产率、毒性低、水溶性好、光学稳定性高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大量的研究工作集中在金属纳米簇的合成及其应用方面。本学位论文在合成具有高荧光强度的银、铜纳米簇的基础上,利用银、铜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用来检测与疾病相关的DNA以及与环境污染相关的金属离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研究价值。本论文主要包括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