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壬基酚(NP)、辛基酚(OP)和双酚A(BPA)等典型环境激素(EHs)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它们的环境行为和潜在生态风险已成为生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珠江河口为研究区域,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方法分析了NP、OP、BPA的在珠江河口水生动物鱼、虾、贝体内的分布特征。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优化了鱼、虾、贝生物组织中NP、OP和BPA的检测分析方法。该方法 NP的检出限为5 ng·g-1,OP的检出限为0.3 ng·g-1,BPA的检出限为0.1 ng·g-1;精密度为4.5%-8.1%,平均回收率为83.9%-92.5%,可以满足生物样品中痕量有机污染物分析的要求。(2)珠江河口3种鱼的3种组织样品中NP、OP和BPA的浓度范围分别为7.23-21.98μg·g-1、1.81-5.87μg·g-1、0.69-2.01μg·g-1;珠江河口3种贝的3种组织样品中NP、OP和BPA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21-37.02μg·g-1、1.13-4.83μg·g-1、0.79-4.95μg·g-1;珠江河口2种虾的2种组织样品中NP、OP和BPA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5-40.40μg·g-1、0.45-5.16μg·g-1、1.51-3.29μg·g-1。与国内外研究相比,珠江河口水生生物样品中的NP、OP和BPA的污染处于相对较严重的水平。(3)比较研究了典型环境激素在鱼、贝、虾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鲻鱼、黑鲷、花鲈中NP、OP、BPA的含量呈现出鳃、肌肉、肝脏递增的趋势。近江牡蛎、华贵栉孔扇贝、二色裂江珧各组织中NP、OP、BPA的含量呈现内脏团、鳃、闭壳肌递增的趋势。刀额新对虾、日本囊对虾体内的NP、OP、BPA在肌肉中的含量均高于在头胸部。(4)在对珠江河口不同食性鱼类鲻鱼、黑鲷、花鲈体内的环境激素的测定后分析发现,同样的组织部位中的NP、OP和BPA均呈现出鲻鱼、黑鲷、花鲈递增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