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化县位于湘中,资水中游,雪峰山北段,是一个集山区、库区于一体的农业大县,但农业生产欠发达,自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一直未进行土壤质量的全面和综合调查研究,鉴于此,自2006年起,采用野外田间调查采样、室内分析测定、GIS、GPS、计算机等手段对安化县耕地土壤质量特征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研究,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土壤偏酸性:pH较低,平均值为5.57,主要分布在4.6~5.5之间:有机质的含量较高,平均值为32.9 g/kg,主要分布在20~30 g/kg之间;碱解氮含量中等,平均值为164.1 mg/kg,主要分布在150~200 mg/kg之间:全氮的含量中等偏高。平均值为1.72 g/kg,主要分布在1.5~2.0 g/kg:有效磷的含量中等偏低水平,平均值为17.38 mg/kg,主要分布在10~20 mg/kg之间;速效钾的含量偏低水平,平均值为85.4 mg/kg,主要分布在50~100 mg/kg之间;缓效钾的含量偏低,平均值为201.1 mg/kg,主要分布在100~200 mg/kg之间。安化县耕地土壤的pH 80.0%的为酸性土壤;有机质35.34%的属于四级:碱解氮38.75%的属于四级水平;全氮37.64%的属于四级,有效磷35.6%的属于五级;速效钾43.72%处于六级;缓效钾37.78%的处于七级。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发现pH由弱酸性转为了酸性,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都相对的提高了含量,其中有效磷提升得最快。碱解氮升高得较慢。(2)根据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建立了以安化县为基础的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地形部位、障碍因素、质地、有机质、有效磷、缓效钾、排水能力、灌溉能力、剖面构型、耕层厚度。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发现安化县耕地地力等级为中等,主要是三级地、四级地和五级地,其中三级地占18.69%,四级地占24.56%,五级地占22.60%。一级地主要分布在乐安、东坪和奎溪镇,二级地和六级地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七级地主要分布在高山区的乡镇。(3)通过对安化县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中的单项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安化县耕地地力的主要限制因素包括缓效钾、耕层厚度和土壤质地,其次是灌溉能力和排水能力。(4)4.通过对安化县耕地地力评价分析安化县耕地地力现状与生产潜力:安化县耕地一级地614.5 hm~2,占耕地面积的1.52%;二级在5 834.7 hm~2,占耕地面积的14.41%,现有中、低产田土34 050.8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4.07%。以耕地平均提高一个等级双季稻每公倾增产粮食1 500 kg,旱土每公倾增产750 kg计算,全县可挖掘粮食生产潜力38 000 t,粮食总产将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20.49%。(5)搞好作物布局,合理配置耕地资源:根据安化县耕地地力评价等级和传统作物优势,综合安化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安化县优势作物划分5个主产区,分别对5个优势作物主产区的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提出如下对策和设想:一是恢复水稻生产面积,大力发展优质稻生产;二是推广良种良法,积极发展旱杂粮生产;三是保护传统产品,保护安化黑茶特色品牌;四是加速品种改造,全力发展水果生产:五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