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小说生存叙事艺术研究

来源 :渤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aost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歌苓小说叙事在华语文学创作中有着独特的艺术呈现,为当下中国小说的市场化,提供了别样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相互融合的叙事典范。本文以严歌苓叙事主题为研究视角,深入剖析其叙事中的主题意识和相应的艺术形式以及严歌苓所要表达的终极理想。第一章集中分析严歌苓小说叙事中关于生存问题的思考。严歌苓认为人的生存感受与普世价值观尤其是历史理性发生冲突时,权利和家国政治却以牺牲人的个体生存为代价获得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对此严歌苓在叙事中表达了自己的反抗和批评。关于人,严歌苓突破“五四”作家们所思考的“何其为人”的叙事主题,她更为试图表现的就是人在无法改变的客观环境中如何自我救赎和如何守护自己的个体世界,从而实现自我的主体生存,以及对其中所纠结的复杂人性的理解与宽容。第二章主要阐释严歌苓如何实现了上述主题的艺术创造。叙事最主要的核心就是人物,人物形象的独特艺术恰恰是主题追求的具体呈现。严歌苓叙事采取了反传统传奇的艺术理念,在形象塑造方面采取自己创造的新传奇艺术模式,再辅之新鲜而又独有的叙事艺术视角,共同开创了属于严歌苓意味的形象世界。第三章主要判断分析严歌苓的终极理想追求,即她独特的以人和生存为题旨的历史主义。
其他文献
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和南京恩瑞特公司,在南京以及周边地区架设4部X波段天气雷达,组成网络化雷达,对雷暴和强降水天气进行快速预警和精细化探测。本文
本文以修辞结构理论为理论立足点,通过分析16篇英文和10篇中文能源新闻语篇,找出在中英能源新闻语篇中各自占主导地位的修辞结构关系并究其异同,探究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并试
<正>"槐花黄,举子忙",又是一年一度的考博季。看到校园里人头攒动,回想当年谭其骧先生为我举行的入学考试,恍如隔世。那是一九九○年五月七日上午,在复旦工会二楼东头的小会
激励和分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激励教学就是在遵循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基础上,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征上,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确立
为了确保房屋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总结了干扰土建工程建设水平的重点问题,并阐述了引发建筑质量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了楼房项目中土建质量施工的监督管控工作,对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