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生产方式的改变和资源枯竭的现状,岚山地区的渔民们一方面基于现实的生活轨迹赚着时好时坏的汗水钱,一方面又将自己渺茫的希望通过寄托给传统的民俗方式,传统的习俗承载着他们对生活朴实的祈盼,但是传承下来的习俗形式变得敷衍简单。与之相对的是,老一辈渔民虽然早已离开了渔船,但是对传统渔俗文化和打渔号子怀有深刻的情感,只是鲜有人与之共鸣。本研究聚焦于渔民群体及其民俗文化,采用综合研究的方法,运用参与观察、纪录访谈等方式对该地区渔民和渔俗文化进行调查,探索包括渔俗文化在内的民俗文化的归宿。通过纪录片的形式,站在旁观者的视角,以岚山当地渔俗文化正在流失的现状为背景,将文化现状融入到个人生活日常态中。以渔民、老渔民等文化继承者等视角切入生活,展现他们为代表的渔俗文化最亲近者的生活现实,通过平实的现实纪录展现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渔家人对渔俗文化的情感差别,进而由个体窥探整体,引发对民俗文化命运之思考。与此同时也在创作实践过程中进行思考,探索纪录片多元的创作手法。本篇论文是在成片的基础上,从创作的角度出发阐述本片的创作设计,并结合同类优秀纪录片作品和相关文献资料形成纪录片创作实践的相关要点,并通过对本片创作中的收获与不足进行反思,为以后的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