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的变化,主动做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内外学习环境平衡的有利发展状态的能力。一般来说,个体首先面临原平衡状态的打破,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同时经过学习诱因的作用和积极的自我调整,最终实现学习适应。人格特质反映了个体比较一致的行为倾向、内心体验特点及稳定的内在动机特点,是个体行为的核心动力因素。大五人格模型是近年来得到普遍认同的人格模型,包括情绪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五种特质。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完成学业任务所具有能力的判断和自信。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对大学生人格特质、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教育者针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等特点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开展心理干预和学习指导工作,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本研究以56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一般心理健康量表》,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特征及人格特质、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显著,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专业差异不显著;家庭所在地差异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不显著。2.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大五人格存在显著相关。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分及各个维度的得分与情绪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及谨慎性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谨慎性、外向性和开放性对学习适应性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情绪性对学习适应性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3.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相关。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适应性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环境因素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与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适应性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能有效预测其学习适应性,即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学习适应性水平越高。4.学习适应性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正相关。学习适应性的不同维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不同,其中教学模式维度对心理健康的预测力最高,其次为学习能力、环境因素和学习动机。5.大五人格既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又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性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学习适应性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学习适应性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