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翻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模式(rule-based machine translation,RBMT)变成如今更为智能的神经机器翻译模式(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NMT)。短短几十年间,机器翻译的成果已不再机械生硬,而是具备一定的可阅读性。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软件工具的深度开发,科技的进步为翻译这个职业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过去闭门造车式的纯人工翻译已经越来越跟不上现在社会的快速步伐。在如今这个时时更新的资讯时代,效率既是要求,效率还是标准。现在,机器翻译的质量提高到了一定程度,让用户可以直接对译后内容进行基本的阅读理解,这就为翻译界带来了新的工作模式——机器翻译+译后编辑(Machine Translation+Post-Editing)。由于机器翻译对科技类文本实用性更强,为了更大限度地利用机器翻译的成果,本文选取了一部与本地化行业息息相关的英语科技文本(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即Creating Intelligent Content with Lightweight DITA,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对象,希望通过对该文本进行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处理,以探求MT+PE这种新型翻译方式在科技类文本的应用。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知识介绍,包括项目介绍、文本介绍和作者介绍,以及实践目的;第二部分为翻译过程介绍,主要包括机器翻译引擎选择、原始文件格式处理等译前处理和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过程;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试图在Reiss的文本类型学理论指导下,对译后编辑过程中遇到的机器翻译错误类型进行探讨,同时提出相应的译后编辑策略;最后一部分则对本次翻译实践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