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对东濮凹陷马厂地区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结合该区钻井、区域地质等资料,解释、制作了大量三维地震解释图件、代表性构造层构造纲要图、平衡地质剖面及构造发育史剖面等,厘定了马厂地区的断裂体系、构造变形样式及构造组合特征等,对研究区变换构造类型、展布及变换构造作用开展了详细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认识和结论,对研究区油气勘探及伸展地区三维伸展构造样式、变换构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论文取得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根据研究区伸展断层的展布及不同级别断层所起的不同控制作用,将马厂地区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构造单元:马厂构造带(包括马西构造带(包括马西南部断阶区、马西中部断阶区和马西北部地堑带)、马厂顶部构造带(包括顶部地垒断块区、马东南断阶区和马东断阶区)和马厂翼部构造带(包括东北翼断块区、东翼断阶区和东南翼断阶区))、葛岗集南次洼和三春集构造带(包括三春集地垒带和北部的春北深层断阶区)。2、除兰聊断裂、黄河断裂系外,研究区还可划分出7个局部断裂构造体系:马厂断裂体系、马东断裂体系、厂东断裂体系、三春集断裂体系、马西断裂体系、徐东断裂体系和徐集断裂体系,等,它们对马厂地区构造单元、构造样式、构造组合特征等具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些断裂体系还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分段活动特征。3、与上述断裂体系分段活动及组合特点等有关,马厂地区发育了不同级别的变换构造(如单个断裂自身变换构造、不同断裂构造带间的变换构造带和研究区与邻区主干构造间的区域变换带等)。研究区可划分主横向构造变换带2个(L500线、L1200线附近),次级构造变换带2个(L900线、L1400线附近)。4、这些变换构造带表现为不同的演化特征,如沙四期是变换构造带发育的早期阶段,沙三期是中期发育阶段,沙二-沙一期是发育的晚期阶段。并探讨了控制这些变换构造带形成主要因素:裂陷前先期存在的构造或基底构造、新生代不均匀伸展作用、断层系沿走向的分段活动和断层系间的扩展作用等。5、不同时期构造应力场对研究区变换构造的形成、演化具显著的控制和影响作用。如马厂地区沙四段沉积期的主拉张应力以NW-SE向为主;沙三段沉积期的主拉张应力方向总体为NWW-SEE向;沙二段-沙一段沉积期的主拉张应力方向总体为NNW-SSE方向。马厂地区新生代古近纪的主拉张应力场方向具有NWW-SEE方向至NNW-SSE方向来回摆动的特征。6、利用研究区各断裂体系所起作用不同,通过变换构造及伸展区三维构造研究,对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对研究区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