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行为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效力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行政国家的出现,公权力逐步向私权领域扩张,从而形成了公私法律关系关联的许多案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单一的诉讼程序面对这种关联案件时,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应对。而民事诉讼程序与行政诉讼程序两个程序的同时使用又由于缺少协调配合而导致案件趋于复杂化。而当事人面对这类关联案件时,在诉讼程序选择上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且往往会遇到许多不能预见的困难。本文通过对实践在各式各样的民事行政关联案件的分析,将民事行政关联案件划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当事人首先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存在着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相关联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案件;第二类是当事人首先提起民事诉讼,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基于同一事实存在着关联的行政法律关系,该行政法律关系的确定对于民事裁判具有必要性。本文选择了第二类案件进行了讨论。即如果当事人首先提起民事诉讼,那么对于民事诉讼过程出现附属行政争议,且该行政争议对于民事裁判会产生实质影响时,民事法院应当如何作出处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理论上意见各有不同,而实践中的作法也是莫衷一是。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意图找到一种比较合理的答案。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导论、正文、结语。其中正文有四章。导论从现实的背景出发,勾勒了有关民事行政关联诉讼的总体情况,说明了写作本文的初衷和意义;第一章中分析了民事诉讼中行政行为的表现形式,即行政争议出现在民事诉讼过程时所呈现出来的样态;并具体分析了民事审判庭对行政行为有权进行有限的审查;文章的第二章与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内容,在这两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这一方面表明法治中国的建设己基本实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法学的研究视角逐渐由立法转向司法活动。而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成为
乌审召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它的名字与生态建设紧紧连在一起。过去,乌审召地广人稀,风沙肆虐,气候干旱,牧草不长,醉马草丛生,牲畜大批死亡,牧民流离失所。在恶劣的自然面前,以乌审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