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流浪意识与刘慈欣科幻小说创作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236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幻文学发轫于西方,在中国已有百年的发展史。刘慈欣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之一,其作品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完美结合,同时注重表现科学的美感与人文关怀,广受赞誉。然而国内对科幻文学及刘慈欣作品的相关研究却数量不多,对刘慈欣的文学贡献缺乏深入认识与研究。本文旨在以“宇宙流浪意识”为刘慈欣小说研究的切入点,在充分把握小说文本中的流浪主体、流浪方式与流浪场所的基础之上,结合刘慈欣本人成长经历,解析其“宇宙流浪意识”生成原因。并从文本中人物设定与叙事手法两方面对其流浪意识的艺术书写做出深层探讨,最终深入其创作心理,解析刘慈欣本人精神结构,指出刘慈欣作品中“宇宙流浪意识”的终极指向。本文主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宇宙流浪意识的生成。刘慈欣“黑孩”似的成长史、俄罗斯黄金时代文学与古典主义科幻小说的长期影响、计算机高级工程师的主职工作身份以及生活环境,从各个方面造成了刘慈欣作品中宇宙流浪意识的产生与发展。在刘慈欣的作品之中,流浪意识以宇宙为依归分为两种层面:一是基于生存意义下的人在宇宙间的流浪行为,在这个层面上刘刘慈欣完成的是对人性现实主义性质的挖掘与反思,流浪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必要行为;第二个层面上,流浪是人类精神中指向性的意义追寻,是区别于生存意义之外的对宇宙之美与价值之源的深层思考。在这一层面上是刘慈欣思想中对自由与远方的渴望中浪漫主义倾向的体现。两个层面合二为一,指向作家本人精神流浪中的生存焦虑与意义追寻。第二部分,宇宙流浪人物塑造。刘慈欣诸多作品中流浪意识的承载者可类分为生存指向下的流浪群像、探索意义上的英雄情怀、自我追寻中的孤独行者三种,具化的人物形象指向英雄流浪者、生存流浪者以及自我放逐者三类。在分析文本中具体人物的基础上逐个解析每一类流浪者的特质,将揭示出“宇宙流浪意识”的深层寓意。第三部分,宇宙流浪意识统摄下的叙事手法的承继与创新。古典主义科幻小说节奏紧张生动、强烈精英意识等叙事特征在刘慈欣的作品得到很好的继承,同时刘慈欣的小说也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与探索,在叙事视角上进行多维变换,叙事结构也创新性使用密集式、跳跃式与回溯式,创新的叙事手法使得宇宙流浪意识在文本中有着更加直观的体现。结语部分对全篇进行总结,指明刘慈欣“宇宙流浪意识”的终极指向。刘慈欣作品中对人类自身、人与自然、人与宇宙关系的追寻与凸显,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是其独特于其它带有“流浪意识”作品的关键之处,更承载着作者本人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思考。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了通信系统中的三种噪声来源。介绍了提高通信质量的数字滤波和语音增强法,用以消除通信设备中产生或者传输信道中产生的电噪声。为了防止发送端空间环境中的音频噪声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价值观教育却明显滞后,谈不上有什么创新.其原因十分复杂,但对价值观教育的特点认识不清且对之几乎没有意识是一个重要原因.本
研究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再发甲状腺癌的潜在关系与分子分型特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部分大城市报道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医疗卫
19世纪初期“tourism”见诸英语,后又取代“travel”的主流地位,标志着英国古典旅行观向现代旅游观的转变。“tourism”概念由于适应了工业文明时代旅游大众化、市场化、产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或其家属)意愿,将15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90例和西医组60例。西医组采用静滴硝酸甘油治疗,中西医结合
<正>木雅传统婚礼,凡是新郎新娘参与的每一项仪式,都由两位迎新唱诵艺人"耶冬克"以歌唱"耶"的方式引领。在朋布西及其以南的沙德乡、普沙绒乡、贡嘎山乡、汤古乡等地,同样的
<正>【教学缘起】1.用古诗词名句的可行性《考试大纲》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发展等级要求文章"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恰当引用古诗词名句可以满足作文发展等级的要
本文认为,旅游度假区供需方结合的3个关键点是:兼顾观光与休闲,重视非假期(日)的经营效益,研究休闲的具体活动内容。本文剖析了旅游度假区自然与文化的两大独立板块,阐明了旅
<正>《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一篇有着鲜明的创作个性、极具冲击力的散文,但其主旨人们理解不一。不少教师认为这篇文章就是表现对家乡的依恋。这种认识显然没有抓住文章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