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已经处于奋力冲刺的阶段。为了这一目标,国家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引进社会力量来参与解决贫困问题。社会工作具有高度助人的专业特性,成为脱贫攻坚的有生力量。在扶贫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帮助处于贫困中的人们重新建立信心,激发潜能,提高生产生活能力,为受益人点燃了脱离困境的希望,树立了在贫困中站起来并走出来的目标,《因伤致贫贫困户脱贫实践研究》就是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扶贫的一个案例。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笔者通过总结前人经验和根据自身实践,运用观察法,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对本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做出阐述。第二部分介绍在实务工作中涉及到的优势视角理论、增能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笔者在撰写论文前查阅的关于脱贫能力、因伤致贫等概念界定,为第三章个案工作介入过程做以铺垫。第三章对整个个案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实务工作主要部分做出描述,介绍笔者在实务工作中的主要工作情况。笔者在实务工作中根据案主的实际情况做需求分析,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案主现有情况进行优势评估,发掘案主自身和身边环境的优势及潜在优势,做出合理的服务计划后开展服务,最后根据各阶段评估指标得出案主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标准,达到预期标准后结案。第四章主要介绍结论和反思,笔者通过精心策划和努力实践,完成了这个对因伤致贫贫困户脱贫的实务工作。通过前期观察了解,到实际走入基层,最终确定运用优势视角为主结合社工工作专业技巧与方法的实务方案,在帮助案主走出精神贫困和经济贫困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以后的脱贫攻坚工作探索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在笔者撰写论文之际,吉林省人民政府也发布公告称T县脱贫推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着数量大,且情况特殊的贫困人群,笔者撰写本文存在两种研究意义,一是理论创新,笔者力图运用优势视角对因伤致贫贫困户的脱贫工作能力提升上做一些理论探索,为以后的实践工作提供新的思路。第二是实务框架创新,笔者通过亲身实践摸索,在对因伤致贫贫困户脱贫工作中发现和总结问题,不断探索脱贫攻坚的方式方法,为以后社会工作者参与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