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前降钙素在重型肝炎合并感染早期诊断和抗感染疗效中的意义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zxj1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目前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1],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000多万[2]。这些携带者和慢性肝炎患者有恶化或发展成终末期肝病的可能。据统计,我国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成重型肝炎患者人数最多,每年约有1%的乙型肝炎患者发展成重型肝炎[3],约占重型肝炎的81%。重型肝炎(国内或称肝衰竭,国外或称暴发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在我国,其病因包括各种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及中毒性肝炎等。重型肝炎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60-80%,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重型肝炎死亡原因常因合并各种严重并发症所致,合并细菌和(或)真菌感染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重型肝炎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胆道系统、腹腔、肺部、血液等多部位感染。发生感染时因病情复杂、症状隐匿且不典型,往往通过感染症状、相关部位体征,以及体温、白细胞计数传统指标难以早期诊断。病原体培养虽是确诊的金标准,但由于病情危重,实施有创操作风险大,造成标本取材困难,加之病原菌培养时间长,阳性率低,容易延误对病情的准确判断与及时有效治疗。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早准确介入抗感染治疗,评估治疗有效性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针对以上情况,临床上有必要寻找一种快捷、方便且灵敏度、特异性高的细菌和(或)真菌感染实验室指标来辅助诊断。前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作为感染的生物学标志,近十几年来都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经研究显示,PCT是一种特异敏感的炎症和脓毒症血清学标志,是早期鉴别是否发生感染的高特异性指标,并可及时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对已经确定感染的患者可作为临床监控及判断预后的指标[4]。然而,PCT在重型肝炎合并感染早期诊断、病原体鉴别诊断以及抗感染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国外研究报告甚少,国内尚未见报告。因此,本课题拟开展PCT在重型肝炎合并感染这一常见危重症中的临床监测,探讨其在这一方面的临床的价值。研究目的探讨PCT在重型肝炎合并感染早期诊断、病原体鉴别诊断以及抗感染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病人102例,其中,重型肝炎患者共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例。重型肝炎组根据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51例)和未感染组(27例),感染组中根据病情发展分为恶化组(32例)和好转组(19例)。重型肝炎诊断标准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颁布的《肝衰竭诊疗指南》[5],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修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2]。剔除标准:所有入院前曾使用抗生素治疗、年龄<18岁、住院时间<7天、合并重大创伤及手术、烧伤、恶性肿瘤、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感染组合并肺部、腹腔内、胆道、血液、肠道、尿路等部位的感染诊断均需临床诊断+病原菌培养阳性确诊。根据上述分组,入院时分别记录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既往慢性病史,症状、体征、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体系SOFA评分)等资料,感染组记录临床诊断感染时以及抗感染治疗后相关的症状、体征;各组病人入院时、临床诊断感染时以及感染组抗生素治疗5天后分别留取血清4ml检测PCT(PCT检测结果判读:<0.5ng/ml:正常,0.5~2ng/ml:可能细菌感染,2~10ng/ml:细菌感染诱发全身炎症反应,>10ng/ml:提示严重的脓毒症),同时进行以下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动脉血气,痰、尿、胆汁、粪便、腹水以及外周血培养,X线胸片、B超。对比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组、未感染组以及对照组PCT水平;感染组不同病原菌间PCT水平差异;比较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组抗生素治疗前后PCT水平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各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对比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年龄、性别、总胆红素(TBILI)、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与谷丙转氨酶(ALT)对比,P值分别为0.572、0.555、0.734、0.406、0.153、0.125,两组间一般资料、评价重型肝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可进行比较。2.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组临床诊断感染时与未感染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血清PCT检测分布结果比较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两组,χ2=71.935,P=0.000。3.感染组不同病原菌患者PCT结果比较感染组51例患者中,革兰氏阴性菌(G-)24例(47.06%),革兰氏阳性菌(G+)7例(13.73%),真菌20例(39.22%),G-与G+间PCT浓度分布范围比较,χ2=0.356,P=0.837;细菌与真菌的患者比较PCT浓度分布范围,χ2=7.911,P=0.048。4.感染组PCT与感染病原菌培养出现阳性时间的比较(PCT阳性为>0.5ng/ml)51例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组中,临床诊断感染时48例PCT呈阳性,其中26例PCT为0.52ng/ml,31例为210ng/ml,1例>10ng/ml,另外3例阴性。PCT阳性的时间与培养阳性比较,平均提前3.6天。5.感染组治疗前后PCT水平的比较合并感染患者中,好转组抗生素使用后的PCT平均浓度较使用前降低,而恶化组升高,好转组△PCT D5-D1与恶化组比较,P=0.000。结论:血清PCT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早期是否合并感染、鉴别合并细菌和真菌感染、抗感染治疗疗效判定的有效指标。
其他文献
理性主义知识观与经验主义知识观之间尽管存在着许多分歧和对立,但它们都在人类认知视阈中表述知识,它们在主客二分这一点上毫无二致。实用主义知识观表现出对理性主义和经验
借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大学分类体系,并根据我国实际,可采用不同层次的学生数量、最高层次学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主要科研成果产出和政府资助的研究经费四个指标,建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高龄胃癌患者320例,将患者分为3个不同年龄组,并按不同因素进行分组并
本研究利用335份以北方春大豆早熟、中熟、晚熟品种(系)为主的材料,通过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了大豆重要农艺性状(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脂肪含
目的通过比较莪术对血瘀证和正常孕大鼠子代海马组织凋亡影响的差异,佐证中医"辨证减毒"的合理性。方法采用Wistar雌性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与冰水浴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大
我国高层建筑的设计更偏向性能的建设,其原因就是基于性能的建筑设计不仅更能提高常规建筑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能,还能让建筑的特色得到更好的发挥。虽然城市人口的增多在一定
随着中药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传统中药车前草发现并延伸了许多不同于传统应用的药理作用,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对车前草的化学成份和药理研究,进行总结,分析
采用防风秦艽汤加减治疗各类痔疮疾病120例,对消除痔疮疾病中的下坠、便血、疼痛等症收到明显疗效,现总结如下.
抗生素(Antibiotics)广泛而大量的使用和滥用所带来的环境风险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1990年,欧盟各国已经开始对环境中抗生素的风险评估研究,并对人用医药和兽用抗生素
目的观察莪术对正常和血瘀证孕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与冷刺激的方法制备血瘀证模型,造模后将正常组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莪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