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过渡金属活化硅硅键的反应及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y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过渡金属活化硅硅键的反应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一种新的金属铁活化分子内硅硅键的反应。   首先,合成了含硅硅键的配体[RMe2SiSiMe2C5H4](R=Ph,PhCH3,PhOCH3,PhCF3,CH2Ph),并对其与五羰基铁在二甲苯回流条件下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在回流5h的条件下,得到了红色的含有铁铁键的化合物24a,25a,26a,27a,28a;在回流24h的条件下,得到了硅硅键断裂的含有硅铁键的黄色化合物24b,25b,26b,27b,28b,同时还分离到副产物25c,26c,28c。用1HNMR,13CNMR,IR和元素分析等对这13个新的金属有机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化合物24a和25c的晶体结构。其中黄色化合物24a~28a的生成过程,涉及一种新的分子内硅硅键被过渡金属活化的反应;该反应所生成的含有硅氢键的中间体,继续与体系中的铁铁键化合物反应,得到含有硅铁键的化合物。   其次,研究了丁二烯基锂试剂使硅硅键断裂的反应中涉及的丁二烯异构化问题。将丁二烯二锂40与43分别与三甲基氯硅烷、碘甲烷以及氯化铵溶液反应,得到了两种构型的产物。通过1HNMR以及GC-MS分析,确定了产物中异构体的比例,提出了相关的反应机理。此外,还详细地研究了二芳基取代二硅烷类化合物中,硅硅键与苯环之间的共轭导致的特殊紫外吸收现象。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探索了一种新的面手性二茂铁化合物——二茂铁并奎宁环胺的合成;第二部分则致力于对重要中间体化合物2.10进行衍生化。   本论文在
有机催化的不对称合成方法采用不含金属的、具有较小分子量的有机分子作为催化剂,在本世纪初蓬勃发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关键的不对称碳-碳单键和碳-杂单键的形成反应都
聚集诱导发光现象的发现,有效地解决了聚集诱导猝灭问题,其独特的性质,引起了人们对这类材料的广泛关注,并在许多交叉学科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论文以经典的聚集诱导发光发色团四苯乙烯为出发点,进行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和探索,同时也利用四苯乙烯对传统配体进行官能化,并设计合成多个具有固态发光性质的配体,尝试通过固态发光配体获得固态发光配合物。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首先,以四苯乙烯为中心,设计合成
本文设计合成了多个系列的氮杂环卡宾配体及相应的钌配合物,研究了钌中心促进的分子内C-H键活化,这些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钌促进的C-H键活化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通过一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一种将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在纳米甚至分子尺度上相结合的新型复合材料,兼具两种组分的优点。与传统方法相比,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功能纤维材料
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装置已引起广泛关注。在这些能源装置中超级电容器因其循环寿命长、充放电速度快、高功率密度等优点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电极材料的自身特性及结构常常限制了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因此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碳材料因其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可控的孔结构等优点而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其储能机理的限制,使其电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