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毛类原生动物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是一种有价值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模型。通过对它的研究,人们发现并且掌握了核酶的分子机制、RNA的自我拼接、端粒的结构和功能、DNA序列重组等机理。本试验利用四膜虫组蛋白H4-Ⅰ基因作为启动子,构建了一个适于四膜虫的基因打靶载体,并且将该载体同源重组到四膜虫基因组内,分析了该转化四膜虫的特性,为进一步在四膜虫体内表达抗原基因奠定了基础。
1.质粒p508.8含有完整的嗜热四膜虫H4-Ⅰ组蛋白基因,为了下一步试验的需要,进行大量制备并应用分步酶切的方法对其进行酶切图谱分析。先后用HindⅢ 、EcoRⅠ、PstⅠ、PvuⅡ 4个酶对该质粒进行酶切。首先用HindⅢ和EcoRⅠ切出相同大小的插入片段H4-Ⅰ和载体;然后再用PstI将剩余载体切成3400bp和750bp的片段;最后用PvuⅡ将3400bp载体片段切成l 500bp和2000bp。
2.利用四膜虫组蛋白H4-Ⅰ基因作为启动子,构建了一个适于嗜热四膜虫的基因打靶载体。该载体利用H4-Ⅰ基因的5’和3’侧翼区作为同源臂,并且仍然保留H4-I基因编码区的起始密码子ArG和终止密码子TGA,中间嵌入抗性标记基因neo编码区,从而形成了一个表达盒。该载体既满足在四膜虫体内表达外源蛋白的需要,又具有靶向性,因此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3.将基因打靶载体pSK-H4-Ⅰ-neo电击转化到嗜热四膜虫接合株体内,使其同源重组到四膜虫H4-Ⅰ基因上,并且表达。通过巴龙霉素抗性筛选、PCR技术对抗性虫株进行了鉴定;显微镜观察发现抗性虫株个体变小,大约是正常虫体的1/20~1/30;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neo基因整合到3’侧翼区;SYBR荧光定量PCR初步确定neo基因的模板拷贝数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