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分行业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价值研究——基于Feltham-Ohlson模型的分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h83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及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在外国早已盛行的价值投资思想也日益被我国的投资者所接受。价值投资的核心就是对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从而指导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纵观股票投资价值评估理论与模型的研究,随着、Ohlson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剩余收益模型,将会计报表数据与公司股票投资价值相联系,标志着会计收益已经替代股利,成为决定股票投资价值的核心内容。1995和1996年,Feltham和Ohlson在剩余收益模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适用性更为宽泛的Feltham-Ohlsorl股票投资价值评估理论和模型,丰富和发展了传统计价观下的股票投资价值评估理论和模型,成为现代计价观的主流股票投资价值评估理论,进一步确立了会计收益在股票投资价值评估中的核心地位。 当前,众多股票都面临股票投资价值重估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就迫切需要一种比较准确的估值方法来对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进行评估,从而帮助投资者决策。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通过对Feltham-Ohlson模型的改造,并借助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数据,对我国分行业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价值进行了评估。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一、对主要的股票投资价值评估理论和模型进行论述,从而分析所有股票投资价值评估理论的特点和缺陷。并通过对四种估值模型的比较,确定Felthain-Ohlson模型是对我国股票价值估价的最优模型。 二、本文基于证监会所确定的行业分类,对分行业上市公司1997年-2005年的会计收益、净资产和其他会计数据进行统计研究,揭示了上市公司的会计收益、与会计收益相关的会计信息以及净资产和股票价格与投资价值的关系。 三、在对Feltham-Ohlson股票投资价值理论和模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一定的改进,从而获得一个更为合理和便于求解的模型。并运用改进后的Feltham-Ohlson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分行业股票投资价值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比较股票价格与投资价值,并进一步分析股票价格与投资价值背离的原因。 四、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意见。
其他文献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其各方面建设较之初创时已有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与缺陷。其中,市场建设的不完善导致无论是个体还是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操作时都具有较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银行和投资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的挑战。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