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肢悬吊大鼠骨骼肌废用性肌萎缩的蛋白组学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ezh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采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大鼠后肢悬吊所致的废用性肌萎缩及自然恢复的股直肌肌细胞的蛋白组学表达变化,从分子水平上初步阐明废用性肌萎缩发生机制,为进一步探讨废用性肌萎缩的分子机制及更好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后肢悬吊模型来建立大鼠废用性肌萎缩,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对正常对照组(C)、去负荷悬吊两周组(S)、及去负荷悬吊两周后自然恢复组(R)股直肌总蛋白进行分离,通过TCA-丙酮沉淀法和直接裂解法提取蛋白,Bradford法定量蛋白,第一向为等电聚焦,第二向SDS-PAGE电泳,分别进行硝酸银染色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得到的凝胶图像通过PDQuest软件进行分析,筛选差异蛋白。差异点通过SWISS-2D PAGE数据库并结合大量的已发表的文献中大鼠骨骼肌的图谱对蛋白进行初步鉴定。研究结果:1.成功建立了大鼠骨骼肌蛋白组学的技术体系,为S组及R组的股直肌凝胶图像提供了Matchset。2.通过PDQuest软件分析,与C组相比,S组共发现了25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收缩蛋白出现下调的包括原肌球蛋白α、β链,MLC1型、MLC2型、Desmin、CAPzb蛋白、肌钙蛋白,R组中仅有MLC2型恢复到C组水平,表达上调的收缩蛋白是MLC3型与α-actin, R组中蛋白表达未恢复;代谢蛋白烯醇酶、肌酸激酶-M链、甘油三磷酸脱氢酶、碳酸酐酶Ⅲ、ATP合成酶p链和过氧化物酶6在S组表达上调,磷酸丙糖异构酶表达下调;应激蛋白Hsp27、p20、Hspβ-6、αBcrystallin在S组表达上调,仅有αBcrystallin在R组中恢复到正常水平;运输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清转铁蛋白表达在S组中下调,R组表达上调。3.悬吊两周大鼠股直肌即可出现明显的废用性肌萎缩,自然恢复两周不能使大鼠骨骼肌的蛋白表达得到完全恢复。研究结论:本研究已成功建立大鼠骨骼肌双向电泳技术体系,证明双向电泳技术可有效地寻找和筛选差异蛋白,从整体上分析肌细胞的蛋白表达变化。在本研究中,差异蛋白主要是收缩蛋白、代谢蛋白、应激蛋白及运输蛋白,它们的变化可能是导致骨骼肌废用性肌萎缩的标志,对深入研究废用性肌萎缩的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并未发现类似转录因子及信号转导类蛋白的表达,因此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体工队建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这一培养方式为我国篮球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培养了一批优秀篮球人才。然而,在“体教结合”观念深入人心的形势下,体工队建制已经不再顺应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要求。鉴于此,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都在努力寻找与对方的契合点,力争转变现有的体教分离的状态。CUBA联赛是高校实现“体教结合”的主阵地,自1998年诞生以来,CUBA已经向CBA联盟输送了少数优秀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人才发展观。当前我国足球人才
学位
结合体育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指导思想,在总结国内外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安徽省普通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