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语学习者在跨洋互动写作反馈交流活动中的身份构建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zhu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语学习研究中,二语学习者的身份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许多研究主要以二语学习环境或者目标语环境为背景,关注二语学习者的身份构建,并且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支持。但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通过英文写作评价进行互动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身份构建及英语学习还没有足够的研究。为了更全面的揭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身份,本研究旨在探索在跨洋互动活动中,中方学生在与美方学生写作评价交流互动过程中的身份构建,并以此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1)在参加跨洋互动活动中,二语学习者的身份有哪些?(2)在参加跨洋互动活动中,二语学习者的身份构建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3)在参加跨洋互动活动中,二语学习者是如何构建自己的身份的?为回答这三个研究问题,本研究基于4位研究对象在跨洋互动中与美国学生交流互动的数据,采用话语理论以探索二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身份构建。本研究表明,在互动交流过程中,中国二语学习者的身份是多重的、变化的。并且通过在语篇中呈现的差异,他们的身份在语言层面表现为二语学习者,在写作层面表现为作者,在文化层面表现为中国人。本研究对中国二语学习者的英文写作有所启示。从二语学习者方面来说,首先,在同美国本族语者互动过程中,中国学生要自信,批判地评价美国学生所给出的反馈。其次,中国学生应该改变在写作批改过程中的关注点,要更多强调写作的内容和结构。第三,中国学生应该注意写作的交际功能,在写作中具有读者意识。
其他文献
本文是一篇研究《船舶柴油机》中汉语模糊限制语翻译方法的实践报告。笔者依据于《船舶柴油机》的英译实践,首先介绍了翻译任务,接着回顾了翻译过程,分为译前准备、翻译过程
模糊语广泛地存在于所有人类语言中。自1972年语言学家Lakoff提出这个概念以来,模糊限制语就成为了模糊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众多的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了广泛的
雷达信号具有带宽范围大、分辨率高的特点,但ADC采集速率比DSP处理速率高1~2个数量级,硬件设备为雷达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采用压缩感知技术打破了奈奎斯特采
针对电力系统调度和变电站监控的一体化,在简述其重要作用与意义的基础上,对其设计与实现进行深入分析,为充分发挥其作用功能奠定良好基础,起到促进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的作用.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