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性担保(在本文统称为融担)因其在中小企业信用增信方面特有的外部效应,引起世界主要国家的高度重视。融担行业于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开始萌芽,20年多年来得到快速蓬勃发展,如今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增信上发挥着不可或缺和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该行业在发展中也面临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制约,探索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迫在眉睫。以山西省融担行业为样本,截至2015年末,全省领取融资性担保经营许可证的机构有235家,注册资本金211.89亿元,其中: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机构3家,5亿元至10亿元的机构3家,1亿元至5亿元的机构77家,1亿元以下的机构150家。尽管山西省融担行业的行业发展很快,机构数量和行业资本、行业经营与管理以及风控水平,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当前经济下行情况下,逐步面临行业的资本持续补充和增效问题、政策监管、内部管理、业务发展、布局缺陷、辐射和带动等等问题,特别是对标同处中部六省的安徽省,无论资金规模来源、政策监管、内部管理还是业务发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查找差距、补足短板是山西整个融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以研究山西省融担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为目标,主要从四个部分对山西省融担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对山西省融担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对融担行业可持发展的影响因素,从资本来源、政府政策与机构管理和业务开展三个层面分别分析内外部影响因素,从中归纳出山西省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对标安徽省,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山西省具体短板与不足,第四部分结合分析从顶层设计、区域布局、和机构自身发展等角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此希望为山西省融担行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出一条道路,实现山西社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