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圣弗朗西斯脊柱研究学院在1989年出版的《提高脊柱稳定性的练习》中,首次提出脊柱稳定性的概念,脊柱稳定性的训练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竞技体育领域。近年来,国内专家已广泛的关注核心力量的训练与研究,而核心力量的训练在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中已得到了一定的运用;随着核心力量的增强,运动员在竞技运动中的核心稳定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竞技水平也随之提高。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太极拳技法特点论人体核心稳定性做了相关定义,即指在练习太极拳时展现其技法特点的同时,在核心力量得到充分体现的基础上对锻炼人体核心稳定的一种定性,简单来说,就是使身体得到核心力量的锻炼。太极拳是在练习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力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独特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及功法充分的体现了核心力量的训练特点。为此,本文将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的练习来剖析人体核心区域的肌肉在处于静态收缩或拉伸时,持之以往,对其肌肉力量的增强,从而提高人体核心区域的稳定性。该研究填补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的锻炼与提高人体核心稳定方面的研究空白。随着核心稳定性及上下肢协调性的加强,对预防摔倒及其引起的骨折等方而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引导太极拳练习者深刻地认识太极拳技法特点在练习中重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太极拳的健身功效,提高人民体质,促进国民健康水平。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以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08、09级体育教育专业业武术主项提高班的30位(08级14名,09级16名)同学为研究对象。30名同学通过练习42式太极拳,在练习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核心稳定性的四项测试(双腿压球两手支撑平衡式、软垫平衡式、单腿半蹲支撑平衡式、8级腹桥测试),并对所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太极拳练习能加强人体核心区域的肌肉力量,从而有助于人体核心区域核心稳定性的加强。结果显示,在太极拳技法特点[尾闾中正、收裆敛臀]的指导下进行太极拳练习,人体核心区域的肌肉在处于静态收缩或拉伸,持之以往,对其肌肉力量增强的同时确实提高了人体核心区域的稳定性。08级实验组在技法的指导下练习太极拳,经过一年的练习后,四项测试结果分析出,P(F-M)、P(M-E)、P(F-E)均<0.05或<0.01,表明具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对照组在四项测试中,P(F-M)、P(M-E)、P(F-E)均>0.05或接近于0.05(0.047),表明无显著性差异。09级实验组在08级实验完成后,经过一年的练习P(F-M)、P(M-E)、P(F-E)仍然<0.05或<0.01,进一步表明其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对照组在四项测试中,P(F-M)、P(M-E)、P(F-E)均≧0.05或接近于0.05(0.0,19),表明无显著性差异。经过两年的实验,08级和09级的实验数据分析显示在太极拳技法特点[尾闾中正、收裆敛臀]指导下练习太极拳能提高人体核的心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