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SYS-0701孔氧同位素3期以来有孔虫组合特征与古环境演化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y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南黄海SYS-0701孔194个样品中有孔虫的鉴定统计,得到底栖有孔虫59属121种,浮游有孔虫仅5属6种,合计31428枚。整体特点为富含底栖有孔虫,浮游有孔虫匮乏。用52个底栖有孔虫属种进行Q型因子分析,经方差最大化旋转获取的5个主因子累积方差贡献为87.44%。依据最高因子得分属种命名组合,Ⅰ-Ammonia beccarii vars.毕克卷转虫变种组合,代表水深20m以浅滨岸环境;Ⅱ-Schackoinella globosa球室刺房虫组合,代表水深约20-30m近岸浅海环境;Ⅲ-Ammonia maruhasii丸桥卷转虫组合,代表水深约20-50m浅海环境;Ⅳ-Nonion akitaense秋田诺宁虫组合,代表水深约20-30m受黄海低温低盐沿岸流或较凉水体影响较大的近岸浅海环境;Ⅴ-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Elphidium magellanicum具瘤先希望虫-缝裂希望虫组合,代表水深约20-50m受黄海沿岸流或冷水团影响的浅海环境。结合SYS-0701孔中底栖有孔虫化石组合演化特点、AMS14C测年、A22浅地层剖面及粒度曲线等资料,对比QC2孔研究成果,揭示了氧同位素(Marine Isotope stage-MIS)3期以来古环境演化:MIS3为末次冰期间冰段,气候稍暖且不稳定,有孔虫组合反映本期为浅海环境,中后期气候转冷,黄海沿岸流和冷水团开始活动,海平面波动性下降,结合A22浅地震剖面反映的本期有水下三角洲发育,推断MIS3早期为三角洲前缘远端沉积环境,晚期为三角洲前缘近河口沉积。MIS2为陆相河道沉积,南黄海西部陆架发育有大量的深切河谷。冰后期MIS1以来,全新世以来,气候回暖,海平面上升,整体表现为浅海环境,早期南黄海陆架被海水淹没成为滨岸浅水环境,古黄河等河流搬运陆源物质对MIS2期形成的深切河谷进行充填;中期海平面达最高;晚期气候微略转冷,海平面下降至现代浅海水平。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