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学生作文“假、大、空”等现象十分严重。言不由衷,胡编乱造、无真情实感的假话作文已非个案。不少学生已失去用童心体察事物、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人与事的灵性和能力。许多作文教学研究也认同于学生作文的非真实表达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生活,缺乏创新意识和怀疑精神等等,但并未就其背后的原因作深入的探究。本论文对学生作文为何不作真实表达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探索。论文第一章介绍学生作文表达现状,揭示作文在主题、选材、情感及写作行为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非真实表达的现象。第二章从微观权力视角入手,论述学生的生活时空、写作情感以及写作立意等方面都受到种种规训化教育。被规训化的写作主体认为衡量作文的标准是“正确”,即一种“合理的观点”、“合法的规范”,而不是“真实的认知”和“真诚的沟通”,这是导致学生作文不作真实表达的原因。第三章从审美活动中的作品论、主体论、方法论等主要方向上明确真实表达内涵,提出作文在表达上的追求方向。第四章阐明打破规训化教育的办法在于学生的解放,即祛除规训化教育模式,建立尊重多元价值的更为民主、宽容的文化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怀疑精神,以此来构建培养学生作文真实表达的策略。总之,由规训走向解放的教育能让作文表达走向真实的认知和真诚的沟通,作文才能给人带来光明,才是作文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