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探究能谱CT多参数联合形态学特征在肺结节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研究方法: 共收集我院70例肺结节朋中块的患者,使用GE Discovery750HD CT机行胸部平扫及能谱成像(GSI)模式双期增强扫描。在AW4.6工作站利用GSI后处理功能,分别测量动脉期、静脉期病灶的各单能量下CT值(间隔10keV)、碘(水)基值,并计算40~70keV能谱曲线斜率及标准化碘(水)浓度,所有数据均测量三次并计算其平均值:同时由2名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医师在AW4.6工作站分析图像及肺结节/肿块形态学特征,并对其进行综合评分,意见不一致时经协商达成一致,诊断医师事先对临床信息及病理均不知情。分别对肺结节朋中块的形态学综合评分、能谱多参数以及二者结合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ROC曲线评价其在肺结节/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研究结果: 70例肺结节/肿块的患者有35例肺结节朋中块经病理或随访证实,其中恶性病变19例(恶性组),良性病变16例(良性组)。恶性组形态学综合评分为(3.84±1.18)分,显著高于良性组的(2.06±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诊断阈值选择为3.25时,诊断恶性肺结节朋中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是68.4%、93.7%和80%。恶性结节/肿块的CT40keV、CT70keV、碘基值及标准化碘浓度、40~70keV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阈值为0.282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9.5%、68.7%及80%。形态学综合评分与能谱参数联合诊断肺结节/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高,特别是形态学综合评分联合静脉期NIC时最高,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达到84.2%、81.3%、82.9%。 研究结论: 单独使用形态学特征诊断肺结节/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较低;能谱多参数分析均有助于肺结节/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但特异性较低;形态学综合评分联合能谱静脉期NIC时,诊断肺结节/肿块的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形态学及能谱参数诊断肺结节/肿块的良、恶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