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推广完善和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经济商贸领域的成功,与公司治理机制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同时,公司治理失当导致企业失败的案例近年也层出不穷。而作为公司经营管理运行机构的“心脏”,董事会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董事会治理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其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是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和促进我国上市企业尤其是中小上市公司发展的利器。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一是着眼于中小板企业展开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研究空白。二是以企业失败作为新切入点进行探讨。三是运用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克服截面数据劣势,及考虑预测未来事物的发展,同时考虑事物的延续性和随机性。本文在研究设计上,以上市公司ROE的下滑作为企业被特殊处理(ST)以及企业失败或者面临失败风险的衡量标准。在回顾之前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治理特征同企业失败之间的关联,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广泛搜集样本和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对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频率、董事成员激励措施等和公司绩效ROE的分析结果进行研究。本文提出如下结论:第一,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董事会,其公司遭遇企业失败的可能性相应降低。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董事会,董事成员工作、学业、专业背景丰富,形成宝贵的人力资本,对于公司而言也更利于吸引人才。第二,独立董事人数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过高,不会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甚至会导致企业失败的风险上升。原因在于不排除部分上市公司为迎合法律法规而设置独立董事职位,而非自身发展的需求;个别独立董事参与内幕交易和隧道行为也可能导致企业失败风险增加。第三,董事会会议越频繁,公司绩效越差,企业面临失败的可能性相应增加。频繁召开效率低下的会议占用大量时间,导致工作流程繁琐。第四,董事会成员的年薪或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越高,企业遭遇失败的风险减小。合理分配和提高董事会成员报酬,能够产生更好的激励作用,促使其勤勉工作、认真履职。第五,研究还发现本文所设置的控制变量与公司绩效和企业失败间存在的关联。首先,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股份越多,则企业失败的风险变小。其次,公司规模越大,则企业失败的可能性增大。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对策:第一,合理安排董事会成员数量和结构:董事会规模不宜过小,具体数目上应设置为奇数,有利于董事会决策的产生。第二,合理设计和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的独立董事机制:对独立董事的选择应避免盲从和跟风,应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第三,健全董事会会议制度:精简会议次数,活跃会议气氛。第四,优化设置董事会成员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薪酬激励机制对董事会成员的激励作用,合理设置董事会成员治理绩效评价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