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公企业劳资关系状况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l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数量、规模及经济效益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非公企业由于自身固有的特性及政策各方面的原因,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如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竞争力弱、融资困难、利润分配不均、劳资关系紧张等。而在当前中国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由于非公企业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障不到位、待遇水平低下等问题而导致劳资纠纷不断的现象,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中国政府为促进劳资和谐、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出台《劳动合同法》等多项法律法规。这对于部分转型尚未成功、依靠压缩劳动力福利待遇来减少成本的非公企业来说,无疑产生了巨大冲击。在此前提下,非公企业劳资关系现状如何及怎样发展值得探讨。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力供求原理、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及人力资本理论,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及实证检验等方法,得出:近年来,随着非公企业就业人数在整体就业人数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劳资纠纷也不断攀升,非公企业劳资矛盾仍不容小觑。从劳动者自身、企业及政府部门三方面的特征及行为进行的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非公企业劳资关系和谐前景不容乐观,虽没有表现出大的冲突,但心理上的不满意情绪及实际的“抬脚走人”行动反映了一定的问题。这种不和谐现象最主要是企业行为引起的,其次劳动者自身也有一定的责任,但相关政府部门也难辞其咎。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与劳资关系的好坏并无关联,这充分反映了有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对改善劳资关系的作用有待提升的现实。非公企业工会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解决劳资纠纷并促进劳资和谐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凸显出来,应让更多劳动者了解工会组织并借助工会的力量来协调各方利益。实证结果显示非公有化率与劳均劳资争议案件呈正相关,说明随着非公企业近年来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劳资纠纷也在不断上升,有关部门需对随着非公企业的发展而变化的劳资关系加强重视。非公企业劳资双方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过程中特别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开始趋于理性,但达成和谐的劳资关系尚需时日。本文根据调查数据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根据弱势群体保护理论及和谐社会构建理论提出政策建议。中国非公企业劳资关系由于企业、劳动者自身及相关政府部门三方各自的原因仍处于相对紧张的阶段。在促进劳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劳动者及政府三方需通力合作。企业需意识到其所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以法律法规为准则,为劳动者提供充足保障,公平对待所有劳动者,促进劳资和谐;劳动者应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理解企业发展的不易,有问题及时反映,集体协商,与企业共同发展;政府部门作为协调劳资双方关系的执政者,需根据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来促进各方平衡发展、和谐共处。
其他文献
自2007年始,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发并推广商业长期护理保险销售状况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其理赔服务未体现特色,使得长期护理保险与其他健康险产品差异性较小,销售中出现相互替
传统的财务学理论是在假设有效资本市场的条件下讨论企业债务与股权的问题,没有考虑企业产品市场竞争性和资本市场融资条件的变化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长期以来资本结构决策与产品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行为金融学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在财务学研究当中的逐渐运用,产业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学者们开始关注产品市场竞争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本文将研究重点立足于中国实际,探求中国上
农业机械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农民“买的起”的问题,只有充分调动农民购买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