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佛经的翻译及其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课题的来源于日常学习中的灵感和美国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启发。尤金、奈达以研究《圣经》的翻译而闻名于世,并且促进了他的翻译理论的研究。而笔者认为,同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也同样具有研究的价值,而且佛经的传播与发展离不开佛经的翻译。而从翻译学的角度研究佛经的翻译及影响,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缺乏系统的研究。 选题依据 1、佛教是一种蕴含着丰富哲理的宗教,其内容之广博深奥,并且其典籍之浩瀚,是世界上其它的宗教都无法与之相比较的。 2、一部中国翻译史,有半部是佛经翻译史。这一现象值得研究。 3、佛教的传播及佛经的翻译对东方文化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鉴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只研究佛经翻译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 4、历史上不乏学者对佛教、佛经的深入研究,但是从翻译学的角度去系统研究还是比较少的。 具体内容 第一章 论述了佛经是如何产生的。包括佛经的创立者、佛经的四次大的结集、“佛”与“浮屠”两个术语的来历。 第二章 叙述了佛教的传播。包括佛教的传播特点、传播所用的语言、佛教在亚洲的传播路线及其佛教在中国传播及走向繁荣的原因(含佛经的翻译的影响)。 第三章 佛经的翻译论述了从东汉到唐宋各代佛经翻译家的翻译活动。 第四章 考察了文化的双向选择,即印度佛教输入中国的考察,论述了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五章 讨论了佛经翻译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本章主要论及了佛教及佛经翻译与中国名辩思想的比较。对比了佛教因明逻辑与西方古典逻辑和中国的名辩逻辑的异同和特点。论述了慧施、公孙龙等人的哲学思想与佛教思想的关系。 第六章 探讨了佛经翻译与佛教的传播与魏晋玄学思想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以及对刘勰的《文心雕龙》这一重要著作的影响。论述老庄哲学与佛教般若学的相互影响。 第七章 说明了隋唐时期佛经的翻译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佛教因明逻辑对中国逻辑学的影响和关系。提到了玄奘翻译的因明学著作和在因明学研究中的巨大贡献。第八章探讨了佛经翻译与中国文学思想的之间的关系。教义学的翻译的引入与文学新概念。题。②关于“心性的向题。③关子共包括:①包括第一方面,佛关于“真实”的问“形神”的问题。第二方面论及了佛经中言、意的关系对中国同一问题的启示。第三方面关于“境界”的问题,含取景、造景和缘景。第四方面说明了以禅喻诗。附录1佛经的名称与翻译附录2本论文涉及到的一些佛教及佛经术语(含自己创造的一些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