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翻译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139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佛经的翻译及其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课题的来源于日常学习中的灵感和美国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启发。尤金、奈达以研究《圣经》的翻译而闻名于世,并且促进了他的翻译理论的研究。而笔者认为,同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也同样具有研究的价值,而且佛经的传播与发展离不开佛经的翻译。而从翻译学的角度研究佛经的翻译及影响,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缺乏系统的研究。 选题依据 1、佛教是一种蕴含着丰富哲理的宗教,其内容之广博深奥,并且其典籍之浩瀚,是世界上其它的宗教都无法与之相比较的。 2、一部中国翻译史,有半部是佛经翻译史。这一现象值得研究。 3、佛教的传播及佛经的翻译对东方文化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鉴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只研究佛经翻译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 4、历史上不乏学者对佛教、佛经的深入研究,但是从翻译学的角度去系统研究还是比较少的。 具体内容 第一章 论述了佛经是如何产生的。包括佛经的创立者、佛经的四次大的结集、“佛”与“浮屠”两个术语的来历。 第二章 叙述了佛教的传播。包括佛教的传播特点、传播所用的语言、佛教在亚洲的传播路线及其佛教在中国传播及走向繁荣的原因(含佛经的翻译的影响)。 第三章 佛经的翻译论述了从东汉到唐宋各代佛经翻译家的翻译活动。 第四章 考察了文化的双向选择,即印度佛教输入中国的考察,论述了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五章 讨论了佛经翻译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本章主要论及了佛教及佛经翻译与中国名辩思想的比较。对比了佛教因明逻辑与西方古典逻辑和中国的名辩逻辑的异同和特点。论述了慧施、公孙龙等人的哲学思想与佛教思想的关系。 第六章 探讨了佛经翻译与佛教的传播与魏晋玄学思想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以及对刘勰的《文心雕龙》这一重要著作的影响。论述老庄哲学与佛教般若学的相互影响。 第七章 说明了隋唐时期佛经的翻译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佛教因明逻辑对中国逻辑学的影响和关系。提到了玄奘翻译的因明学著作和在因明学研究中的巨大贡献。第八章探讨了佛经翻译与中国文学思想的之间的关系。教义学的翻译的引入与文学新概念。题。②关于“心性的向题。③关子共包括:①包括第一方面,佛关于“真实”的问“形神”的问题。第二方面论及了佛经中言、意的关系对中国同一问题的启示。第三方面关于“境界”的问题,含取景、造景和缘景。第四方面说明了以禅喻诗。附录1佛经的名称与翻译附录2本论文涉及到的一些佛教及佛经术语(含自己创造的一些术语)。
其他文献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突破了苏联工业化模式的束缚,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这一思想有利地指导了我国当时社会主义工
道德教育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课题。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问题人们早已注意,但文化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问题人们则很少问津。研究这一问题的出发点在于目前中国在道德教育
采用一种全新的制备工艺——胶体吸附法,将高温变换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份制备成纳米粒子,负载到高比表面的载体上,形成纳米粒子催化表面层,以低铬、过渡金属氧化物、稀土作助剂,制
内河航运是交通运输体系中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我国内河航运潜力巨大,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振兴内河航运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迫切需要。 丁坝是航道整治中常见的工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客观现实,而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成长起来的东亚经济和东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东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我国的零售商业发展迅猛。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商品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社会消费品市场已经从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供求关
证券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资料表明,在证券市场上,大约80%的违法案件与内幕交易有关,大约80%的违法交
企业并购在我国虽然只有十多年的历史,却已历经了多次发展高潮,目前正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智。综观西方企业和我国企业的并购历史,可以发现,并购不失为一种企业扩张的重要方式,是企业
随着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与ERP(企业资源计划)的逐步广泛应用,在竞争之中,在产品质量、供货及时性等内部因素上,很多企业已经在一个高水平上逐步趋同。市场压力的加大,使企业在
陪审制度对于实现司法民主、保障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虽然在司法实践中呈现出诸多缺陷和不足,但是,这些缺陷和不足并不是废弃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理